朱棣冷哼一声,说道:
“大风潮之后,朝廷的救援一时半会儿不可能那么快到达
。我就建议让百姓们自己先治水,比如引水沟渠,等朝廷的救援到了,再一起合力治水。这本来是个挺好的办法,可那帮文官却不同意,他们非说百姓都被水淹了,哪还有力气自己治水,还说要让朝廷从周边各县花钱雇人。
你说,这气不气人?”
朱棣越说越气,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
他心想,花钱雇人?
这得花多少钱?一百万两够吗?
这么大的水患,一百万两根本不够,至少得两百五十万两!
要是花了这笔钱,国家明年就得加税,这不是坑害老百姓吗?
朱镇见朱棣如此生气,便起身给朱棣倒了一壶茶,轻声安慰道:
“老爷子,您别这么生气了,气坏了身子可不好。这事儿啊,您也没必要太往心里去,看开点就好了。”
朱镇心里明白,文武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这是个千古难题,他也没什么办法能够彻底解决,只能这样安慰朱棣。
朱棣气得又一拍桌子,冷哼道:
“看开?我怎么能看开?我现在恨不得把这些阳奉阴违的家伙全都杀了。”
说到这儿,朱棣又无奈地叹了口气,
“可我也知道,要是把他们都杀了,这永乐一朝的事儿谁来办呢?”
朱镇听了,不禁哑然失笑。朱棣摆了摆手:
“算了,不说这些没用的了。”
朱棣眉头紧锁,继续说道:
“现在最要紧的问题是,杭州的大风潮还没结束,大水还堵在那儿下不去呢,这必须得引水沟渠。可这水该往哪儿引呢?
是引到长江里,还是引到小河里呢?
要是引到长江里,会不会导致杭州又缺水了呢?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啊。”
朱镇知道,一旦发生大水灾或大潮,引水沟渠确实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
但这水到底该怎么引,必须得慎重考虑,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各种连带性的问题,所以就算是永乐大帝,面对这个问题也得小心翼翼。朱镇心中一动,看向朱棣说道:
“老爷子,您有杭州的地形图吗?能不能给我看看?”
朱棣一听,乐了:
“怎么?你这小子也想为国分忧?好,难得你有这份心,等会儿我让人给你送来,你好好研究研究。”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地形图是不会轻易给别人看的。
但朱镇身份特殊,他是太孙,而且现在又主动想要为百姓解决问题,朱棣心里很是欣慰。
朱镇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我也就是这么一说,看看能不能帮上忙。其实朝堂上再怎么争吵,最苦的还是那些受灾的老百姓。”说到这儿,朱镇顿了顿,继续说道:
“不过您说得对,让百姓先自己治水,等朝廷救援到了再一起干,这是个好办法。就算是雇周边各县的民工,他们也怕大水,说不定还会浑水摸鱼呢。”
朱棣听了,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了点头:
“你说得没错,要是那些民工浑水摸鱼,这大水什么时候才能退下去?还是被淹的百姓自己自救,大家齐心协力才好。”
朱棣看向朱镇,眼神中满是欣慰,
“好小子,你对人心的掌控,可比那些文官强多了。”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