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却连糊窗户的纸都要揭下来吃了。
这让贾张氏心里怎能平衡?
回到易中海家中。
李建国把自己新购置的衣服一件件整理好。
放入一大妈帮忙搬来的木箱子里。
随后将箱子搬到给他安排的空房间。
看样子,这个四合院以前应该是大户人家的宅子。
是个有三个进深的四合院。
易中海一家住在正院右侧的房屋内。
他们住的是厢房。
而左侧的偏房则是何雨水的屋子。
右侧的偏房自然就成了李建国的住所。
易中海所居住的大厢房被隔成了两个标准间。
里屋用来睡觉。
外屋则设有一个堂屋。
堂屋里还摆放着一台收音机。
堂屋外面还搭建了一个小小的木棚作为厨房使用。
而李建国如今所住的偏房面积仅有十几平方米。
根本不可能再做隔断处理。
在这个四合院里。
只有何雨柱居住的正房地方宽阔些。
遗憾的是他一个单身汉。
也没心思去整理布置,连隔断都没兴趣去做。
每天烧火做饭、睡觉接待客人全都在正房那个大空间里解决。
整理完衣物后,李建国便去了隔壁。
在堂屋里坐着等待开饭。
今晚的晚餐一大妈做了二合面的馒头。
搭配上前天剩下的些许菜肴就着馒头一起吃。
此外还加了个小菜以及一些咸菜。
北方人都喜欢吃面食。
虽说大米也能买到。
但大多数都被用来熬粥了。
毕竟煮干饭在当时是比较奢侈的事。
李建国咬了一口二合面馒头,麦香味浓郁。
但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口感略显粗糙刺喉。
所谓二合面,就是白面加上棒子面混合而成的面团。
那时候的棒子面并不像现在这般打磨得精细。
呈黄褐色而非金黄色。
因为那时的棒子面是由玉米和玉米芯磨制而成的。
口感无需多言。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填饱肚子。
至于白面,并非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那种洁白细腻的面粉。
那个时期的提炼和研磨技术较为落后。
磨出的面粉呈灰色且颗粒较大。
因此大家更愿意将白面称为“灰面”。
所以这个二合面馒头的味道确实不太理想。
但李建国也能理解。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