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公公,烦请公公带路。”
对于太监这种职位,贾珺并无歧视,公平对待。
“将军客气了,将军劳苦功高,戴权深感敬佩。”
“皇上还有旨意,将军麾下将士皆可入城休息,不必另行请示。”
戴权笑着说道。
“既是陛下恩德,那臣等恭敬不如从命了。”
贾珺点点头,回答道,
又看向十八铁骑,严肃开口道:
“带着弟兄们入城休息吧,只是时刻谨记军纪军规,入城后不得扰民。”
“是,将军。”
贾珺明白,这是隆平帝在施恩,在笼络人心,他当然不会推辞。
他跟着戴权进宫,十八铁骑带着各自的部下打扫战场,清点伤亡人数后,才带着人马进了城,
大军进城,秩序井然,对民秋毫无犯,只是各自找了地方休息,
京城里的百姓都惊了,要知道,在老百姓面前,士兵也是有特权的,
他们在街上看中什么,你就得乖乖奉上,稍慢一步便可能迎来拳打脚踢。
可今天进城的兵,不仅秋毫无犯,还分外客气,要是谁不小心踢到了小贩的小摊,还会赔偿。
“真没想到,我北晋朝还有此王者之师。”
而贾珺跟着戴权,一路到了内宫门口,贾珺正要解去兵器和甲胄,却有一个小太监快步走了过来,
“陛下有旨,将军辛苦了,可带甲带兵器入殿。”
小太监恭敬地开口道。
贾珺还没什么,旁边的戴权却是一惊,带刀甲上殿,这是何等的信任与恩宠。
太极殿内,无论是坐在龙椅上怕隆平帝,还是满殿的文武百官,全都翘首以盼地看着门口,
太上皇和那群大臣当然没有出宫,也没有南下,而是灰溜溜地走了回来。
就在所有人脖子都快望断之时,终于听到了小太监来回话:
“启禀陛下,龙骧将军到殿外了。”
“快宣!”
随着隆平帝的话音落下,众人便听到一声声沉重的脚步声,
贾珺身着银甲,身上到处带着血迹,一张年轻的脸上满是疲色,一步步走到了隆平帝面前,
“臣贾珺,参加皇上。”
满朝文武无不感到震惊,谁能想到,那个近日震惊朝野的龙骧将军,竟如此年轻。
“哈哈哈,爱卿请起,快起来。”
“戴权,快给贾爱卿抬椅子来,爱卿着实辛苦了。”
“是,陛下。”
“陛下,龙骧将军此次千奔袭,剿除强寇,解万民于倒悬之危,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国之幸也,民之幸也。”
“臣以为,龙骧将军立如此不世之功,陛下当重赏。”
“是啊,陛下,龙骧将军救国、救驾有功,利在千秋,还请陛下重赏龙骧将军。”
……
贾珺还没坐下,朝中百官便都动起来了,挖空心思替贾珺歌功颂德,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贾珺如此年轻,便能打得靼鞑溃不成军,便身负救国、救驾之功,以后在这北晋朝里,也将是说一不二的人物。
那他们何不提早卖这位新贵一个好呢?
就在众人都在挖空心思、极尽词藻之华丽地歌颂贾珺时,一道如雷的鼾声不合时宜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