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堡飞机场,位于山西代县阳明堡西南3公里处,占地面积约400亩,是阎老西在1935年修筑的简易机场。1937年10月1日,这座飞机场被日军占领,并接收了晋绥军撤退时遗留下的全部军需物资,作为轰炸崞县、原平(当时是镇子)和忻口的临时机场,是忻口战役日军后方的飞行基地之一。
因为只是简易的飞机场(设备很简陋,专业跑道都没有),所以阳明堡机场的飞机容量并不大,只有日军第五飞行大队(大队长园田贤一大佐),下辖两个轻爆机中队,每个中队有九三式双引擎轻爆机3架、九三式单引擎轻爆机6架,两个中队合计18架九三式轻型爆击机。
另有第三飞行大队的2架九五式双翼战斗机和4架九二式侦察机。
只不过,因为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机场,加上其它战斗损失,如今日军第五飞行大队肯定是不满编的。
所以白珩虽然只有一架俯冲轰炸机,拢共五枚航弹+一千发子弹,极限操作的话倒也可以尝试将日军第五飞行大队消灭在飞机场上。
嗯。
这就是冲系战狼对自己技术的自信。
毕竟安东星设计的中系空军科技树各种坑逼(属于是毛子日常瞧不起中國,也不知道他们都落魄成这样了,哪来的脸瞧不起中國),中系玩家要想跟苏美德英等系玩家抗衡,就只能靠技术来弥补。
另一点就是这是夜袭,现在的日军陆航可没有夜战能力,晚上只能在机场上挨打。
所以这场夜袭,白珩可以愉快的舔地,而不用担心被敌军战斗机猎杀。
……
“嗡嗡嗡——!”
螺旋桨嘈杂的噪声,在4000米的高空不断扩散。
这是Hs-123俯冲轰炸机最大飞行速度的海拔高度,同时4000米的飞行高度,螺旋桨和发动机的噪音也不会被地面的人听到,这样可以尽可能地提高这次夜袭的隐蔽性。
白珩就这么一人一机,手里握着操纵杆,保持着飞机的巡航速度,朝着阳明堡飞机场飞了过去。
一路上,白珩都显得十分放松。
毕竟这里是1937年,日军陆航还没有夜间战斗机,也没有探测的雷达,飞行4000米的高度几乎不可能被提前发现。
至于夜间飞行的定位和导航问题,二战飞机主要靠目视定位(通过飞行员观察地面或海面的特征来估计飞机位置)、几何定位(用飞机上的仪表和地面控制点的相对位置来计算飞机的位置)和航位推算(通过测量飞机的速度和方向变化来推算位置),导致远程突袭非常容易偏航,夜间飞行作战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不过这些对于白珩都不是问题,因为他可以通过系统的战术地图定位。
只要将阳明堡飞机场标记为轰炸目标,然后白珩驾驶着飞机朝战术地图标记的红箭头飞过去就行了,突出一个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就这样,当白珩架势飞机飞行了一百多公里,穿越了大半个五台山后,很快就来到了阳明堡飞机场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