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垣徵四郎停止攻击,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事实上,这次忻口会战,完全是板垣徵四郎下克上的独走行为。因为被梅津梅次郎排挤而转任第5师团长的板垣徵四郎,在卢沟桥事变后便率领日军精锐的第5师团攻占南口,结果被汤恩伯和卫立煌混合双打,差点被这两位国军名将包了饺子。
(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下南口战役,国军很经典、也很可惜的一场战役)
在这之后,日军又开始准备保定-涿州大会战,抽调了第5师团第9旅团,却留板垣徵四郎守南口。
板垣徵四郎不甘心待在后方做冷板凳,于是拉上东条兵团下克上独走,沿着平绥铁路紧追败退的第七集团军。待到东条兵团于大同吸引住第二战区主力部队后,板垣徵四郎随即兵锋一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垮了晋军第73师,飞兵直取平型关,进而顺利地突破了内长城一线,打开了山西北部的门户。
(当时是晋军第196旅姜玉贞将军拿命守原平城,为卫立煌争取了十天的时间,这才在忻口地区建立了防御阵地)
忻口会战这才爆发。
这也是板垣徵四郎前期手里只有两万日军部队的原因,因为忻口会战就是他和东条上等兵下克上独走挑起来的,日军大本营和华北方面军事先完全没有准备,就这么被板垣徵四郎给拖下了水。
结果打到现在,他却已经下不来台了。
实在是中國军队抵抗的决心,完全出乎了板垣徵四郎的预料。
要知道,忻口会战可是很少有的中央军、晋绥军、八路军通力合作的会战,整场战役除了晋绥军的将领显得有些废物(点名王靖国,废物一个),各方军队都表现出了极其高昂的战斗意志和优秀的军事素养。
不仅有郝梦龄、刘家麒等将领先后为国牺牲。
许多部队的战斗员都伤亡三分之二以上,日耗两团上下,依然死战不退。
双方更是轮流组织反突击,关键的南怀化阵地反复拉锯。敌后的八路军更是四面出击,令日军前线部队一度交通中断,粮、弹、油料等供应断绝,不得不借飞机来输送给养。
可以说,仗打到现在,忻口地区的日军其实已经攻不动了。
现在阳明堡飞机场又遭到第二次夜袭,第五飞行大队几乎损失殆尽,直接导致忻口地区的日军失去了重要的空中支援火力,甚至反过来有被中國军队合围的危险。
这种情况下,板垣徵四郎不得不慎重考虑,下令停止进攻,甚至放弃部分阵地转入收缩态势,等到飞行部队的损失补充,和后方运输线恢复畅通。
于是。
1937年10月26日。
这一天,忻口地区无战事。
伴随着板垣徵四郎下达的命令,白珩这只小蝴蝶扇动翅膀产生的风暴,也随之对历史的齿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忻口地区。
日军突然转攻为守,让第二战区着实摸不着头脑。
不过,鏖战了这么多天,第二战区上下也着实压力不小。现在难得放松一天,第二战区部队也没有鲁莽的发动反击,而是抓紧时间修补阵地、补充兵员、武器和给养,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当然,在这期间,他们也没忘打探鬼子又在打什么歪主意。
结果还没等他们搞清楚怎么回事了,来自八路军总部的捷报,却是让第二战区的长官们皱了眉头。
“怎么八路军又夜袭阳明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