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夜空下。
没有被工业化污染的天空,就像一块巨大的蓝色丝绸,点缀着弯弯的月亮与闪烁的星星。
“真美啊~~”
坐在轰炸机的驾驶舱里,白珩抬头仰望静谧而神秘的夜空,如此美景在空气污染与光污染严重的后世,恐怕得到人迹罕至的地方才能看见,而如今却是随处可见。
不过,在白珩看来,如果能用这夜空的美景,去换取一个工业化的富强中國,这毫无疑问是值得的。毕竟在后世,非洲的夜空可比中國的夜空好看多了,但是又有几个人想当非洲人,到晚上去看美丽的夜空呢?
扯远了
白珩收回仰望夜空的目光,侧头俯视脚下。
便见在月光的照耀下,地面起伏的山岭隐约可见,那是分隔山西与河北的太行山脉,而白珩此次夜袭的目标,便是位于河北石门的大郭村机场。
大郭村机场,位于石门的西北郊,最早由出兵河北的阎老西修建。到了1933年,日军攻陷热河,华北的国防压力陡增,国府遂调集三百多民夫和一百个石碾,对大郭村机场进行扩建,并使其成为了民国空军常备使用的机场。
不幸的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华北国军节节败退,石门很快就被日军攻陷,大郭村机场也沦为了日军进一步侵略中國的陆航基地。忻口会战与娘子关战役期间,日军第一飞行团便是以大郭村机场、阳明堡机场和北郊机场,为前线日军部队持续提供空中支援的。
而今晚白珩的目标,便是位于石门的大郭村机场!
石门距离五台山并不远,直线距离仅有130公里,飞行航程也不过150公里。白珩这边三架飞机保持着200公里的巡航速度,很快就飞跃了太行山脉,来到了石门的上空。
而这时候,日军却茫然不觉。
没办法,毕竟现在是1937年10月,这时候的华北日军还没有防空的概念,更没有装备对空雷达。白珩三架飞机飞行于4000米的夜空,日军自然意识不到敌机接近。
毕竟这年头的飞机,根本就没法夜战。
虽然一战就有了夜间战斗机,不过那是英军用来打德國飞艇的。正儿八经的夜间战机,得到二战中后期才研发出来,而且因为夜间战机主要靠雷达搜索目标,而二战时期的雷达体积又非常大,这就使得二战的夜间战斗机通常由双发重型战斗机改装而来,机体突出一个笨重,主要是用来打敌人的夜间轰炸机的。
(其实最早的夜间战斗机是用肉眼,还有地面探照灯和照明弹协同作战,不过效果实在有限,夜间空战能力聊胜于无)
换句话说,有夜间精准空袭能力的白珩,对于目前的日军陆航来说,完全是单方面骑脸输出的存在。
至于白珩的夜间精准空袭能力是怎么来的?
自然是开挂来的。
要知道《战争雷霆》里也是有黑夜模式的,白珩对于夜间作战并不陌生。而当他穿越后驾驶轰炸机进行夜间空袭的时候,系统都会给他标记视野范围内的敌人,还会显示海拔高度和地形,这就使得白珩可以在夜间精准轰炸敌人,而不用担心一个俯冲直接撞地上。
结果...
日军陆航的噩梦便又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