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张氏带着棒梗垂头丧气地离开了,这下李建国才有空仔细瞧瞧这个屋子。
屋内的家具略显破旧,不过依然可以正常使用。
然而,床上的被褥却薄得可怜,其中一角已经磨损破裂,露出了里面发黄发硬的棉花。
那唯一的床被子,目前虽勉强能盖,但如果碰上极端寒冷的天气,肯定是不够御寒的。
李建国又打开衣柜查看,发现里面有两床被褥,手感坚硬且沉重。
他心里明白,这些被褥中的棉絮肯定使用多年,未曾翻新或弹松,还积满了尘埃成块,才显得如此沉甸甸的。
这样的被子怎么可能保暖呢?
接着,他又走进内屋的厨房转了转。
在这个红星四合院的中院安装了一个水龙头,下方砌了个水池。
无论前后院的人家要用水,都得跑到中院去取。
早晚高峰期时,许多人不得不在中院排队打水。
因此,许多家庭会在自家屋里放一口水缸,平日里提前多提几桶水倒入缸内,这样一来就不必每次用水都往中院跑了。
李建国伸出手摸了摸水缸,然后在自己的空间里将水缸及其内的水一起复制进去。
他知道在极寒天气里,水管肯定会被冻结。
起初一两天或许察觉不到问题,可时间长了,大家无水可用,必定会引发混乱。
人若连续几天不吃粮食,光喝水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但如果只有粮食而无水,恐怕一周都坚持不下去,即使节约用水,回收下水管排出的废水循环利用,也无法撑太久。
下雪的话,可以融化雪水来饮用,但总吃冰冷的雪水,又有谁能忍受得了呢?
李建国逐一摸过了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并在空间里复制了几套备用。
米缸里仅剩一点点杂粮面,他也收入了空间。
就算极寒天气来临,只要有物资作为引子,李建国就能在空间里无限复制。
不过仅有杂粮面还不够,他还得购买些白面存入空间。
因为空间里的物品可以永久保存。
李建国甚至考虑将餐馆的各种面点、菜肴也复制进空间。
这样,在极寒天气中,他可以直接从空间取出食物食用,无需每天费尽心思地忙碌做饭。
当然,各类蔬菜水果、鸡鸭鱼肉也不能少。
李建国打算在空间里备齐,毕竟天天大鱼大肉也会腻味。
合理搭配荤素,丰富多样,保持营养均衡,才能让人们在极寒天气里活得更长久。
看着灶台前的蜂窝煤,李建国不禁叹了口气。
这些蜂窝煤是凭购煤本来买的,平日里烧水做饭都离不开它们。
蜂窝煤是由煤末和一定比例的黄色黏土混合,加上适量水分,置于模具中制作而成的。
在大夏国解放之前,人们通常会请人手工制作煤球。
直到解放后过了几年,在索家坟那地方建立了个机械化煤球厂,这才开始能使用机器大量生产蜂窝煤。
尽管蜂窝煤燃烧产生的热量比不上煤块高,但大夏国的大部分煤块都被用于工业生产中,并且煤炭价格明显高于蜂窝煤,一般家庭哪舍得用呢?
李建国将几个蜂窝煤复制进了他的空间,思量着找个合适的时间去轧钢厂车间里转一圈,复制些煤块存入空间备用。
等到真正的严寒天气来临,房间里还是得烧煤炭和木炭才会更加暖和。
李建国抬头瞧了瞧那些黑暗中的檩条,有些地方还透进几点微弱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