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团长!”李云龙一脸兴奋的掀开帆布,引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木箱子。
打开木箱,李云龙傻眼了:“团长,你快过来看……怎么都是瓷器?”
苏言快步走了上来,定眼一看:“这可是清朝的瓷器……快,打开其他的箱子看看……”
蹭蹭蹭……
当打开箱子那一刻,士兵们全都愣住了,里面不是吃的,也不是穿的,全都唐宋明时期的字画青铜器,瓷器,还有佛像等珍贵的重要文物。
抗日战争爆发前,小鬼子就已经开始盗窃华夏文物?。
早在明清时期,小鬼子被称为“倭寇”时,就已经开始盗窃华夏的文物。
例如,1937年初,小鬼子派人到山西的云冈石窟打着考古的名义进行盗窃,损毁了大量的石像和壁画?。
此外,曜变天目茶碗和无际禅师肉身也在不同时期被小鬼子盗走?。
这些盗窃行为不仅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还延续到了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间。
例如,渡边四郎在1930年代盗走了无际禅师的肉身,并在1944年将其偷运回国内?。
据不完全估计,抗日期间其他国家在华夏偷盗约360万件文物(保守估计,仅小鬼子各大博物馆就有80万件左右)。
其中古书类40000余件,书画类16000余件,石佛、碑文类12000余件,金玉首饰、器具类近100万件,当然了,对此小鬼子并不作出回应。
华夏,这个屹立于东方大地、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宛如一座无尽的宝藏,孕育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这些瑰宝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它们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璀璨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
从古至今,它们见证了华夏民族的兴衰更迭,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象征。
然而,在近代那段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华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来侵略,众多国宝级文物在这场浩劫中流离失所,远离他乡。
其中,小鬼子作为邻近的岛国,却成为了掠夺华夏文物最为猖獗的国家之一,其行径之恶劣,影响之深远,至今仍是华夏人民心中难以抹去的伤痛。
其次,在民国初期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小鬼子又换上了另一副面具,以商业交流和学术研究为幌子,暗中在国内进行文物的倒卖与偷盗。
他们利用国人对文物的珍视与无知,以低价购得或干脆偷盗走大量珍贵文物,然后再以高价转卖给本国的收藏家或博物馆,从中牟取暴利。
在7七事变后,小鬼子更是撕去了所有的伪装,以武力为后盾,直接对华夏文物进行了大规模、系统性的劫掠。
他们像一群贪婪的强盗,所到之处,文物古迹无不遭受洗劫。
据统计,在抗战期间,小鬼子从华夏掠夺的历代文物数量惊人,数百万件之多,其中包括数十万件国宝级文物。
这些文物有的被运回小鬼子,有的则在运输途中损毁或遗失,给中国的文化遗产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事变后不久,日军便对清代文溯阁内的《四库全书》进行了洗劫。
1933年,小鬼子勾结京城古玩商倪玉书,对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的石雕进行了残忍的肢解与劫掠。
两年后,小鬼子考古队在辽祖耶律阿保机寝陵的发掘中,盗取了包括耶律阿保机夫妇玉册残简在内的珍贵文物,并将其运往东京。
从1933年至1938年,小鬼子政府支持的东亚考古学会在牡丹江渤海遗址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挖掘,这次挖掘具有毁灭性,所有出土文物均被洗劫一空,数万件渤海文化文物就此流失,成为我国渤海文化考古史上的一次空前灾难。
1937年,在七七事变之前,小鬼子还以探险为借口,洗劫了敦煌藏经洞内的古籍,其中包括《古墓人体标本》、《人首蛇身图》、《李白文书》等珍贵文献。
1937年,小鬼子在南京实施了“金百合”计划,专门盗掘古墓,掠夺华夏历代文物,并搜刮了至少6000吨黄金。
金陵在此次劫难中损失文物26584件,其中包括7720幅珍贵字画和459579册书籍。
同年和1942年,日军两次洗劫故宫博物院,共劫走珍贵古籍11022册、珍贵文物1372件,并对雍和宫内的金丝楠木进行了替换,同时毁坏了45公里的长城,将拆下的完整墙砖运往小鬼子。
实属可恶。
苏言既然碰到了,就绝对不能坐视不管,随即下令命人全都拉回去。
……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