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八年,丘福北征失利,被鞑靼军斩杀。朱棣决意亲征,此时在议政殿中,气氛凝重,朱棣与他的三个儿子正商讨北伐之事。
太子朱高炽满脸担忧,急切地对朱棣说道:“爹,你现在身为皇帝,怎么能御驾亲征呢?这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啊。”
汉王朱高煦向来勇猛好战,他立刻跳出来反对:“大哥,你就是太过胆小。再不出兵,那些鞑靼人都快要跳到我们头上跳舞了。我们必须给予他们重重一击。”
朱棣长叹一声,说道:“我说老大,我也不想御驾亲征,可是现在咱们明朝还有能用之帅吗?丘福一败,军中士气受挫,朕若不亲自出马,难以重振军威啊。”
赵王朱高燧也附和道:“是啊,大哥,爹御驾亲征也是无奈之举!这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
朱高炽还是摇头,固执地说:“那也不能以身犯险啊,再想想办法,再想想办法!”
就在众人争吵得激烈的时候,天空突然出现了一块巨大的天幕。那天幕像是从无尽的苍穹中突然生长出来一般,散发着奇异的光芒,将整个议政殿都笼罩在一片神秘的光辉之下。
众人也被这巨大的动静给吸引了,他们纷纷走出殿外,仰头望着那巨大的天幕。天幕之上,缓缓浮现出几个大字“盘点历代帝王六维图”。
“这是什么?难道是天降祥瑞吗?不知道我这赵凡当上的皇帝能不能上这盘点?后世之人又会如何看我。”朱棣心中暗自思忖,虽然他已经贵为皇帝,但对于后世的评价,他还是十分在意的。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人的注意力也被天幕所吸引,暂时忘却了刚才的争吵。
朱高炽回过神来,对朱棣说道:“爹,您虽然是靖难上位,当年在位期间与民修养,积极开海,促进海外贸易,多次让郑和下西洋,您的功绩已经足以彪炳史册。可是这御驾亲征,实在是太过危险。”
朱棣没有回应朱高炽的话,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天幕,他想知道这天幕到底会展现出什么样的内容。
…………
正统年间,大明的天空之上突然出现了一道奇异的天幕。那天幕如同巨大的画卷,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上面似乎有一些看不太真切的字迹和画面。
朱祁镇站在宫殿之中,抬头看着天幕,突然爆发出一阵狂笑:“哈哈哈哈哈哈,这天幕的到来,莫非是来奖励朕的?”他的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仿佛看到了自己即将迈向无上荣耀的道路。
“来人,把文武百官都给朕叫到大殿来!”朱祁镇大声吩咐着。他的声音在宫殿里回荡,带着一种迫不及待的情绪。
小太监们急匆匆地去传旨,不多时,文武百官纷纷来到大殿之上。他们满脸疑惑,不知道皇帝为何如此紧急地召集他们。
朱祁镇站在龙椅前,指着天幕,意气风发地说道:“朕今日叫诸位前来,是因为这天上降下的奇物。朕料想,这定是上天对朕的评分,朕到时候一定是比肩父皇,甚至先祖的存在!”
群臣听闻,皆面面相觑。他们心中对这个年轻的皇帝有着诸多复杂的想法。朱祁镇登基以来,行事风格时而莽撞,这让许多老臣心中隐隐担忧。
朱祁镇却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他继续说道:“等到那个时候,我看还有谁敢质疑朕,还有谁敢瞧不起朕!!!”
此时的朱祁镇看着天幕内容,整个人的身上露出了一股迷之自信。在他看来,自己的父皇朱瞻基虽然有着仁宣之治的功绩,但自己的未来会更加辉煌。而朱棣,那个北伐蒙古、迁都北京的伟大先祖,他朱祁镇也有信心超越。他坚信自己能做到他们做到的事情,总有一天自己也要领兵御驾亲征,把那些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
此时,伴随着历朝历代,各个时空,天穹之上出现的光幕。那光幕如同巨大的绸缎横亘于天空,散发着柔和而神秘的光芒。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街头,还是偏远的乡村田野,无论是大漠孤烟之下,还是江南水乡之中,人们都看到了这奇异的景象。
无数人惊疑不定,各种猜测,各种讨论着。有人说这是上天降下的祥瑞,预示着太平盛世将延续;也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是灾异的先兆。文人墨客们纷纷吟诗作赋,想要描绘这从未有过的奇景;市井小民们则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讲述着自己从长辈那里听来的传说,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就在无数人议论纷纷之时,忽见,那高挂在天穹之上的光幕之中,又有了新的变化!就见,那光幕之中,忽然出现了一团光,那光逐渐晕染开来,仿佛在孕育着什么惊人的事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看到这一幕的画面时,历朝历代之人纷纷放下手中的事情,将目光全神贯注于天幕之上。
他们迫切的想要知道,第一个登上天幕被评价的人是谁?他们期待这天幕对自己会如何评价,他们是否能够成为那流芳百世的明君!他们希望这第一个人是自己,又害怕这第一个人是自己,害怕自己称为后世之人口中的暴君昏君。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