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之上,慕容垂和慕容宽兄弟二人依旧维持着家族的表面和谐、一团和气,在各种公开场合表现得彬彬有礼、兄友弟恭、其乐融融。
但在那暗地之中,他们却各自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厉兵秣马,为那争夺绸缎庄和家主之位的最终胜利做着最后的拼死准备、孤注一掷。
慕容复的内心便如同一团燃烧的烈火,充满了决心和斗志。他深知,这场绸缎庄的争夺不仅仅关乎父亲慕容垂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声誉,更是关系到慕容家族未来的繁荣与昌盛。因此,他丝毫不敢懈怠,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
慕容复行事向来谨慎周全,他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为了深入了解慕容宽绸缎庄的经营状况,他找了一个生面孔小刘,派其到慕容宽掌管的家族绸缎庄进行暗中打探。
小刘佯装成普通顾客,在绸缎庄里仔细观察。他留意伙计们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倾听他们对布料的介绍,观察他们能否准确回答顾客的各种问题。他发现,有些伙计在面对顾客关于绸缎品质和用途的询问时,回答得含混不清,不够准确和自信,这让顾客们不禁心生疑虑。
他也在一旁倾听其他顾客的议论和反馈。有时,他会听到顾客们对某一款绸缎的花色赞不绝口,但也会听到顾客抱怨某些绸缎的价格过高,或者对新推出的款式不太满意。他将这些宝贵的信息都默默记在心中。
不仅如此,小刘还会在绸缎庄打烊之后,在附近悄悄观察。他看到伙计们在整理货物时动作匆忙混乱,一些绸缎被随意堆叠,没有按照材质和款式分类。账目清算的过程也不顺利,伙计们常常为了一笔账目争论不休,这表明财务管理可能存在漏洞。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查,小刘将所获取的信息详细地告知了慕容复。慕容复经过分析,逐渐发现慕容宽掌管的绸缎庄的经营看似红火,实则隐藏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隐患和问题。
其中,最为关键和突出的问题便是对客户需求的响应不够及时和精准。慕容复了解到,有好几次顾客提出了特殊的定制要求,比如希望在绸缎上绣上特定的图案,或者改变绸缎的颜色和尺寸。然而,伙计们要么无法当场给出确切的答复,需要反复请示上级,导致整个过程漫长而繁琐;要么给出的方案无法满足顾客的期望,让顾客大失所望。
这种情况发生的次数一多,不少顾客心生不满,甚至有一些原本满怀期待的顾客因此而放弃了购买,转而投向其他竞争对手的怀抱。这无疑对绸缎庄的声誉和生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另外,绸缎庄的货物管理也显得混乱无序。慕容复得知,一些热门款式和畅销的绸缎常常在短时间内就销售一空,但后续的补货却迟迟无法跟上,导致顾客流失。而一些相对冷门的布料却积压在仓库中过多,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资金和库存空间,还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风险。
然而,在这众多纷繁复杂的问题之中,慕容复凭借着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最为敏锐地察觉到了首席裁缝师傅李福的至关重要性。他从打探来的消息中发现,李福师傅所亲手制作的绸缎制品总是能够在众多的商品中脱颖而出,吸引众多顾客的目光和青睐。
李福师傅的手艺堪称一绝,他不仅对绸缎的材质和特性了如指掌,能够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材质和纹理创造出独特的效果,而且在设计方面独具匠心,能够将传统的元素与现代的审美完美融合,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每当有李福师傅的新作在店内推出,总会迅速成为店内的畅销货品,甚至引发顾客的抢购热潮。慕容复深刻地认识到,李福师傅就是慕容宽绸缎庄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支撑其生意兴隆的关键支柱。
如果能够成功地将李福师傅拉拢到自己这边,无疑将给慕容宽的绸缎庄带来沉重的打击,甚至有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其在绸缎行业的地位。
于是,慕容复开始精心构思和制定拉拢李福师傅的详尽计划。他首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李福师傅的个人情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他了解到,李福师傅虽然在慕容宽绸缎庄中备受尊重和赞誉,但其在待遇方面却并未得到与其才华和贡献相匹配的回报。李福师傅的薪资水平在同行业中只能算是中等,而且福利和奖励机制也不够完善和优厚。
在职业发展空间方面,李福师傅也感到有些受限。尽管他的手艺无人能及,但慕容宽并未给予他足够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使得他的许多创意和想法无法得以实现。
慕容复心中有了底,他深知,利益和前景将是打动李福师傅的关键因素。只有为李福师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待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有可能让他心动并愿意离开慕容宽绸缎庄。
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午后,慕容复特意选择了李福师傅常去的一家古色古香、宁静清幽的茶馆,精心制造了一场看似偶然的邂逅相遇。
“李福师傅,真是巧啊!”慕容复满脸洋溢着热情真诚的笑容,声音洪亮而亲切地向李福打招呼。
李福师傅见到慕容复的瞬间,先是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便恢复了常态,脸上露出礼貌而谦逊的微笑:“原来是慕容公子,的确是巧。”
慕容复热情地邀请李福师傅一同坐下品茶,李福师傅稍作犹豫,目光中带着一丝疑惑和警惕,但最终还是出于礼貌和尊重,应允了慕容复的邀请。
两人在茶馆的一个安静角落坐下,慕容复亲自为李福师傅斟茶,一举一动都显得优雅而得体。
“李福师傅,您的手艺在咱们这一带那可是无人能及啊。”慕容复开场便是一番毫不吝啬的夸赞,眼神中充满了钦佩和敬仰。
李福师傅谦逊地笑了笑,轻轻摆了摆手:“慕容公子过奖了,不过是些糊口的本事罢了。”
慕容复轻轻摇头,神情严肃而认真:“李福师傅,您太谦虚了。我可是真心佩服您的才华和技艺。实不相瞒,我最近对绸缎这一行颇有兴趣,一直在潜心研究学习,也因此更加深知您在这其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价值。”
李福师傅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和感动,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淡淡地说道:“慕容公子抬爱了,我不过是在慕容宽老爷的绸缎庄里尽一份微薄之力而已。”
慕容复抿了一口香气扑鼻的茶,缓缓放下茶杯,目光诚恳而坚定地看着李福师傅:“李福师傅,我就直说了。我父亲慕容垂对您的手艺也是赞不绝口,一直希望能有像您这样的大师傅为我们的绸缎庄效力。而且,我们可以为您提供远远优于现在的待遇和更广阔、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您想想,您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专属工作室,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随心所欲地设计制作更多的精品,不必再受诸多繁琐的规则和限制的束缚。”
李福师傅沉默不语,眉头微微皱起,脸上露出了犹豫和纠结的神情。他的内心在激烈地斗争着,一方面是对慕容宽多年来的忠诚和情谊,另一方面是慕容复所描绘的诱人前景和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