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他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时不时还抛出几个幽默段子,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他将枯燥的文学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听众如痴如醉。
“李白的诗,那叫一个豪迈奔放,妥妥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呢,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简直就是‘现实主义’的扛把子!”唐伯虎激情澎湃地讲解着,仿佛他就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讲座结束后,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不少学子激动地表示,听了唐伯虎的讲座,感觉自己对文学的理解更上一层楼了,简直醍醐灌顶!
这波文化输出,效果绝了!
另一边,一场文化交流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文人雅士们齐聚一堂,吟诗作对,好不热闹。
然而,气氛渐渐变得有些微妙。
一些旧观念的文人对洪宇的文化改革颇有微词,认为这是“离经叛道”,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皇上推行的这些新思想,简直就是胡闹!我大明自有我大明的文化底蕴,岂容这些奇技淫巧玷污!”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学究吹胡子瞪眼,语气中充满了不屑。
“老先生此言差矣!文化改革是为了让更多人接触到知识,有何不可?”一位年轻的文人据理力争,毫不退让。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气氛剑拔弩张,仿佛一点就着。
文征明站在一旁,眉头紧锁,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
他缓缓地将手伸向自己的画卷,低声说道:“或许……”
文征明缓缓展开画卷,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跃然纸上,笔墨间尽显大家风范。
他没有参与争论,只是微微一笑,将手中的画作轻轻递给一旁的学子,“这幅《溪山行旅图》,就赠予书院吧。”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这可是文征明的真迹啊,价值连城!
众人纷纷上前,惊叹于画作的精妙绝伦,也敬佩于文征明的慷慨。
要知道,文征明的画作,那可是“一画难求”的存在!
他这一捐赠,不仅是对书院的莫大支持,更是对文化改革的实际行动。
书院的师生们瞬间沸腾,欢呼雀跃。
孩子们好奇地围着画卷,指指点点,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老夫子们则激动得老泪纵横,连声说着“文大家高义!文大家高义!”书院的氛围瞬间被点燃,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如同过年一般热闹。
然而,热闹过后,洪宇的心头却依旧蒙着一层阴影。
文化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资金问题始终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
户部尚书每天愁眉苦脸地汇报账目,那样子,简直就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蔫得不行。
“国库空虚啊!皇上,再这样下去,怕是……”户部尚书的声音越来越小,显然是真的没辙了。
洪宇眉头紧锁,一手扶额,他当然知道钱的重要性,没钱啥都白搭!
这搞文化建设,简直就是在烧钱啊,比他当年玩游戏氪金还狠。
他看了看窗外渐渐暗淡的天色,心里默默盘算着。
“看来,这资金问题,得想个法子彻底解决才行……”他低声自语,保守派的那些家伙,就像是地里的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一茬,必须要想个办法,让他们再也蹦跶不起来。
“皇上,”一个侍卫匆匆走进来,打破了洪宇的思绪,“宫外传来消息,有商人求见,说是……”
侍卫话还没说完,就被洪宇抬手打断。
“让他们进来。”洪宇嘴角微微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