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刚从手术室出来,护士递来一份会议通知:“杨医生,下午三点设备评估会议,请务必参加。”
他下意识地皱了皱眉,这类会议一般由科室主任或技术专员参加,怎么会临时通知他?杨明没多说,接过通知后径直走向办公室。他翻了翻手头的工作安排,发觉这场会议似乎有些突兀。
下午三点,会议室中灯光明亮,空气中却弥漫着一丝说不出的紧张感。杨明拿着资料走进去,发现除了熟悉的科室主任苏卫国,设备科的几名高层也到场了。坐在会议桌主位的,是宏瑞科技的销售经理滕华。
滕华中等身材,西装笔挺,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他站起身来,投影仪亮起,一张张设备性能测试数据被展示出来。滕华语速平稳,极具说服力:“我们最新一代的心脏监护仪,性能指标远超市场标准,不仅更精准,还能大幅降低误差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杨明静静地翻阅滕华递上的测试报告,眉头却渐渐皱起。报告中关于设备稳定性的描述过于模糊,尤其在“误差范围”一栏,竟然只写了“极低”,完全没有具体数值。
“滕经理,我有个疑问。”杨明不动声色地开口,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锋利,“报告里关于稳定性测试的详细数据能否公开一下?比如误差波动范围和具体环境测试条件。”
滕华微微一愣,但很快恢复了笑容:“杨医生提的问题非常专业。其实,这些数据是由我们内部研发团队测得,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如果您需要,我们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资料作补充。”
杨明没有立刻接话,而是继续追问:“研发团队的测试结果是否经过第三方验证?如果没有第三方背书,仅凭内部报告,恐怕不足以证明产品稳定性。”
滕华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后用圆滑的语气回应:“这款设备已经在多家医院试用,反馈非常好。我们会根据您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报告。”
会议室里一阵沉默。杨明目光扫过四周,却发现其他参会者大多低头记录,仿佛完全没注意到问题所在。他的心底泛起一丝无奈,这份报告摆明了在掩盖问题,但却无人主动挑明。
散会后,滕华特意绕到杨明身边,递上名片:“杨医生,您对设备性能非常关注,不如找个时间我们详细交流。”
杨明接过名片,点头礼貌回应,但心中警觉性更强。他明白,滕华并不是单纯表达善意,而是在试探他的态度。
刚走到走廊尽头,苏卫国便出现在他面前。他低声说道:“杨明,办公室聊聊。”
关上门后,苏卫国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复杂:“你今天在会上提的问题没错,但有些事,还是要注意分寸。”
“主任,难道我们不能对患者负责吗?”杨明语气平静,但言辞坚决。
苏卫国的眉头紧皱,神情看起来颇为矛盾。他走到窗前,点了根烟,缓缓说道:“医院和宏瑞的合作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有些事情比你想象中复杂得多。今天的发言,可能会让你成为某些人盯上的目标。”
杨明沉默片刻,抬起头,直视苏卫国:“主任,我只是站在医生的职责上发声。”
苏卫国看着杨明,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却又带着几分无奈:“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但别太锋芒毕露。你还年轻,别让这些事影响了前途。”
晚上回到家,杨洋正坐在客厅沙发上,脸色阴郁。他将一份实验报告递给杨明,声音低沉:“哥,导师说我们的实验报告漏洞百出,让我们返工。”
杨明接过报告,仔细翻阅。他很快发现,实验数据中存在明显的偏差,尤其是控制组的读数波动异常:“你们实验室用的设备是不是有问题?”
杨洋懊恼地回答:“是啊,那台测定仪最近总是出问题,数据漂移得厉害。关键是,这是实验室新购置的设备,导师说是最先进的。”
“什么牌子的?”杨明问道。
“宏瑞的。”杨洋皱眉答道。
杨明顿时愣住了,心中瞬间串联起了设备评估会议和宏瑞测试报告中的问题。
深夜,杨明正在整理宏瑞科技相关的资料,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他点开一看,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杨医生,有些事少管为妙,后果自负。”
简短的几字,让杨明感到一阵冷意。他立刻将短信截图存档,并用软件尝试追踪号码来源,但最终发现这是一个加密虚拟号,根本无从查起。
杨明看着手机屏幕,眉头紧锁。他心底清楚,这条短信不仅是威胁,更是警告。
第二天,医院里隐约传出消息,有匿名举报宏瑞科技设备的质量问题,但最终不了了之。杨明发现,科室里的气氛也变得微妙起来,有些同事对他刻意保持距离,而周启明却频频出现在设备科,与几个高层笑谈甚欢。
“听说宏瑞的设备有问题了?”
“切,有问题也没用,后台硬得很,谁敢动?”
杨明听着走廊里的议论声,心底的疑问越来越重。他隐约觉得,这一切不过是冰山一角,更大的问题还隐藏在迷雾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