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巨坝,若是用于治理江河,岂非利国利民之大功?”
他立刻传召水利专家樊若水。
“樊卿,朕欲建此重力坝,你可有良策?”
樊若水面露难色,但还是躬身领命。
“臣,定当竭尽全力。”
赵匡胤又想到金幕上提及的火器炸药,便召来武将曹彬。
“曹卿,这火器炸药,你可擅长?”
曹彬连忙推辞。
“陛下,臣不善此精细活计。”
赵匡胤也不强求,转而下令。
“那便率军前往东瀛,好好教训一番那些不安分的倭人!”
曹彬领命而去。
“臣遵旨!”
明朝。
朱棣凝视着金幕。
“这三峡大坝,竟如此雄伟。”
“后世火器,又当如何?”
他唤来朱高煦。
“高煦,你看这金幕,可有何想法?”
朱高煦上前,仔细观瞧。
“父皇,儿臣以为,我大明神机营、火炮营之火器,已威力不凡。”
“后世即便有所精进,恐也难出其右。”
朱棣微微颔首。
“朕亦作此想。”
金幕之上,倭国、美丽国之弹幕飘过。
“美丽国?这是何方蛮夷?”
他转向郑和。
“郑和,你可知晓此国?”
郑和摇头。
“臣未曾听闻。”
“那倭国呢?”
“倭国屡犯我大明海疆,臣曾率船队远征,将其击溃。”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朕观这弹幕,倭人似乎仍旧不安分。”
“传朕旨意,命郑和率五万海军精锐,再次征讨倭国。”
“务必使其臣服,永绝后患!”
“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郑和领命。
“臣遵旨!”
清朝。
慈禧太后看着金幕上三峡大坝的发电机组,心中惊诧。
“这百年之后,竟能造出如此巨大的机器来发电?”
她想起紫禁城西苑电灯公所那几台小小的发电机,不禁感叹。
“核弹?火箭军?又是何物?”
她疑惑地看向李鸿章。
“李爱卿,你可知晓这些?”
李鸿章略作思忖。
“回老佛爷,火箭,臣知道。”
“我大清的火箭,乃是浸了火油的箭矢,用于攻城略地。”
慈禧太后闻言,误以为大清早有“火箭军”。
“原来如此。”
“看来后世子孙,也不过尔尔。”
至于“核弹”,李鸿章也一无所知。
慈禧太后见问不出个所以然,便不再追问。
“哀家乏了,今日便到此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