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您是否婚娶?”
“这个...”
这才几句话,旁边的妇女便提醒横姬夫人,不能再僭越见客了。
女人就该呆在深宅里,不要抛头露面。
横姬灵动的眼珠一转,笑吟吟的嘱咐郑诛和:“客人先别走,失礼了。”
然后她带着女仆们离开。
过了十几分钟。
横姬再次出现,不过这次她撤换掉了中间的屏风,露出乖巧可爱的圆脸,两颗小虎牙笑吟吟的跃入眼帘。
一汪泉水般的大眼睛扑闪着,流露出小猫般狡黠的目光,葱白的小鼻光洁挺翘,嘟起的小嘴仿佛还在埋怨仆妇的不配合,侧梳的束发泼洒在肩膀直至腰间,与那不拘的虎牙对映起来,令人不知她是个女孩,还是一位少妇。
少女的春情、少妇的梳妆,有种很奇怪的矛盾感,但又意外的心动。
只见伊奈横姬双手抵撑着额头,向郑诛和发起工作请求。
“伏唯明国文教昌盛,前有舜水先生蹈海而来,发文立教,以胜国之师教我化外子民。
愿效水户藩主之德,诚愿以每月禄米5石、年100两金小判、门外宅院一栋为住所,求聘郑行人为我伊奈家手习指南所的大师匠。”
正式说到东渡日本,国不恢复就宁可死在海外的朱舜水大师,郑诛和急忙正坐,肃穆以待。
这才是真正的国士无双。
朱舜水,明末大儒,一生致力抗清,五次东渡日本,三次前往越南,试图效仿申包胥哭秦庭借来救兵。
29年前,也就是永历十三年见满清势大,于是东渡日本,再不归国。在日本大名的诚意邀请下,于江户讲学。
后来永历复国期间,舜水先生还想渡海回国,可是当时恰逢日本遭遇宽永年大饥馑,一直未能成行。
再看到二次靖难,汉、满、蒙各军阀杀的头破血流,更加手足相残,便不再谈回国。
舜水先生四年前去世。去世时,京师的儒者听闻都为他写了不少悼词,据说皇帝也流了几滴眼泪。
他的坟墓还在日本,据说有遗愿,将尸骨抬回中国。
手习指南所,并不是手工作坊,或者做指南针的地方。这个词语的含义,其实是指家庭私塾。大师匠,便是大老师的意思。
这是很正式的请求。虽然聘请的价码有待商榷,然而却是郑诛和在日本接到的第一份本地工作邀请。
郑诛和一时愣住。
好像...他遗漏了什么。
他是明国上人不假,在普通日本人面前可以作威作福。
但是在日本的大名家庭眼中,他最值钱的,分明是‘举人’这个学历啊。日本区区化外藩国,十分缺乏真正有学历的高知人才。
日本第一部《日本史》,靠的就是舜水先生的主持撰写与指导。
而日本并非铁板一块,有幕府直辖领,但更多的还是大大小小的,从日本战国时代遗留下来的藩国,国主称为大名。这些人现在大都在江户居住,不少人还在幕府担任高官。
借助举人身份,当教师来靠近这些大名,再从他们口中套出遣唐使的所在,不也是一条好路子吗?
会谈结束,其实过程只有十几分钟。
对于江户时代的女性来说,参加贵族社交有其严格的交际规定。横姬甚至不该撤掉帘幕,这也是一种逾越。
但正是逾越严格的规矩高墙,才能让一直苦闷的横姬感到一丝喜悦。
这时,她那个每天都努力奉公工作的丈夫,还在努力办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