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谕旨,譬如皇帝劝诫某人、告诫某人、鼓励某人、给宫女封个嫔妃等,全都用这个。
基本不会盖公章,甚至如果事情太小,连皇帝自己的私印都懒得盖。
这件圣旨,上下一个章都没有,皇帝二十四御宝一个印都无!
这说明,皇帝大爷他根本就没搭理这回事,扫了一眼就让太监发出去了。
这是诚心欺负日本人不懂得皇帝圣旨分为五类,让拿到圣旨的日本遣唐使误以为,他已经拿到了可以驱逐沈昊的铁证。
而若是这份圣旨到了幕府将军的手里,如果硬要强词夺理,夸大其词倒也能够把沈昊强行赶走。
可这圣旨本质上就是个没法理的废话文学,到时候只怕沈昊走了,京城里还会派新的行人司过来捞钱。
无他,一个日本行人司的专事权能卖十五万两白银呢。
不怕冤大头们不来。
甚至沈昊还可以找皇帝告状,然后让皇帝捞更多的钱。皇帝大爷在这方面非常有信用,肯定会双倍赔偿沈昊的损失。
驱逐个鬼哦。
总之,看完之后,郑诛和连连摇头。
他对大明文官的无耻程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他连自己的名字都没写,追查也查不到是谁干的,只能整个内阁集体负责。
出圣旨的是皇帝和内阁,内容也很正常,如果沈昊因此倒霉,那责任全在德川幕府。
如果沈昊反杀德川幕府,那这份圣旨也没有一丝差错,责任还在德川幕府。
反正无论怎么样,都是德川幕府的锅。
圣旨的本意是好的,是日本人理解错了。
这政治水平,汉弗莱也得直呼内行。
突然,郑诛和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如果沈昊搞事伏杀幕府使者,将圣旨带走,那事情就好玩了。沈昊涉嫌抢夺圣旨,是大不敬之罪。
一旦传扬出去,沈昊必然是要抓回去下狱审判,三司判官一起上。
这时候,那位馆阁大臣就可以把沈昊拿捏在股掌之中。
也就是说,这份圣旨从一开始就是这样,而告知沈昊有圣旨要将他撤职的事,八成就是沈昊的仇家故意放出去的消息!
他就等着沈昊狗急跳墙,夺圣旨,然后抓起来悠然自得的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