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府东侧的一处清幽院落,原本是个闲置的花园,如今却被收拾得井井有条。院中央摆放着几张木桌木椅,东侧厢房改成了药房,西侧则是诊室。门口挂着一块木匾,上书济世堂三个大字,笔力遒劲,正是皇子亲笔所题。
这就是陈宛儿的医馆,自从皇子下令设立以来,短短三日内就已经布置妥当。
陈姐姐,这些药材都分类好了,小翠一边整理药柜,一边说道,你看看还缺什么?
陈宛儿检查了一遍药柜,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基本的药材都齐全了。不过还需要一些特殊的药材,我已经列了清单,待会儿交给管事去采购。
小石头从外面跑进来,兴奋地说:陈姐姐,外面已经有人来看病了!
陈宛儿整理了一下衣衫,微微一笑:那就请他们进来吧。
小石头领着一位中年妇女走了进来。妇女怀中抱着一个约莫三四岁的孩子,孩子面色苍白,不停地咳嗽。
这位夫人请坐,陈宛儿和蔼地说道,孩子怎么了?
妇女焦急地说:小儿已经咳嗽半月有余,请了好几个大夫看过,吃了不少药,却不见好转。听说皇子府中新开了医馆,大夫医术高明,这才冒昧前来。
陈宛儿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又为其把脉。孩子不仅咳嗽,还伴有轻微发热,呼吸时有些喘息声,这明显是支气管炎的症状。
孩子是感受风寒,痰热郁肺,陈宛儿说道,我开个方子,三剂药下去,咳嗽应该就能好转。
她迅速写下药方,交给小翠去抓药。同时,她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瓶子,倒出一粒药丸。
这是我特制的止咳丹,可以立刻缓解咳嗽,陈宛儿说道,先给孩子服下,一会儿就能见效。
妇女将信将疑,但还是接过药丸,喂给孩子吃下。这其实是陈宛儿从现代带来的儿童止咳药,效果自然不同凡响。
果然,不到一刻钟,孩子的咳嗽明显减轻,脸色也红润了许多。妇女惊喜不已,连连道谢。
神医啊!真是神医!妇女激动地说,小儿吃了那么多药都不见效,陈大夫一颗药丸就见效了!
陈宛儿谦虚地笑道:夫人过奖了。这药丸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还需配合汤药调理,才能彻底痊愈。
妇女千恩万谢地领着孩子离开,临走前还不忘向院中其他等候的人大声宣扬陈宛儿的医术有多么神奇。
陈姐姐,你真厉害!小翠崇拜地说,那药丸是什么神药?
陈宛儿神秘一笑:这是我祖传的秘方,专门治疗咳嗽之症。
接下来的一整天,陈宛儿接诊了十几位病人,大多是府中的下人或者家眷。她凭借现代医学知识,再加上一些特效药的辅助,很快就在府中树立起了神医的名声。
傍晚时分,医馆终于清静下来。陈宛儿正在整理当天的诊疗记录,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陈大夫,打扰了。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
陈宛儿抬头一看,是皇子身边的侍卫统领李统领。
李统领有何贵干?陈宛儿起身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