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了他们,他们的灵魂会在重塑的过程中根据后人对他们的认知发生改变。
但这四人懵懂的状态,显然是没听懂他在说什么。
于是他便指着李承乾解释道:
“比如说,你名为李承乾,大唐太宗李世民之废太子。”
“按照史书记载常山愍王李承乾字高明,生承乾殿,即以命之。
太宗即位,立为皇太子。甫八岁,特敏惠,帝爱之。
及长,好声色慢游,然惧帝,秘其迹。”
“史书说你少时聪慧,但长大了就开始叛逆,不服管教,失去了作为太子的德行。”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后人的认知中你的性格都接近这样。”
“但也许是时代更迭,又或许是有些人厌倦了和前人一样千篇一律的解读。”
“想要有点新意引人注目,人们对你的解读也开始有了变化!”
“有人觉得你本性也许不坏,被废了很可惜,是你父亲对你的教育方式不对。”
“是你的老师们对你太过严苛,把你当做清流邀名的攀升工具,而完全不在乎你的感受。”
“你只是一个被他们这些大人毁掉的可怜小孩!”
“所以你现在的性格里可能会有一部分这样的观念。”
“你会很善良,很温柔,但不肯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反而故意表现得很坏。”
“你会说很糟糕的气话,故意做一些出格事情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所以你即是历史上的那个被废掉的大唐太子李承乾。”
“也是一个新生的截然不同的李承乾。”
接着他指着其他三人说道:
“你们亦是如此!”】
李世民的目光扫向殿下的孔颖达,张玄素等人。
这些人都是他给高明找的老师。
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教育非常重视,不仅请来了德高望重的老臣,还邀请了博学多才的鸿儒和当代的名臣来教导他。
他本是想让这些博学的大儒教导高明做人的德行,但没想到这些人居然把他的太子当做邀名的阶梯。
“天幕中云中君所言,诸卿怎么看?”
孔颖达等人冷汗直流:
“陛下,臣等绝无此心啊!!!”
“可能,臣......臣是对太子殿下严苛了点,但都是想要矫枉太子殿下的德行,绝没有想要借此邀名的目的啊!”
“望陛下明鉴!”
底下李承乾的老师呼啦啦跪了一大片,不断地磕头,磕得头破血流也不敢停。
他们也不敢说天幕上的云中君胡说八道。
只能咬死不承认自己利用太子赚取名声。
李世民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们的动作,丝毫没有阻止他们的意思。
而一向宽容的长孙皇后这次也没有求情。
把她的儿子当做邀名的踏板就算了,还不用心教导太子,让高明以后吃了这么多苦。
她没求李世民当场把他们拖到午门外斩首就已经是她现在日日供奉云中君的修行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