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望着常威的身影渐渐淡去,心里也生出一股悲壮——
朱棣啊朱棣,你以为你赢了?
好戏,才刚刚开始!
有了那么多死士,你朱棣休想威胁我?
真闹翻了,你朱棣也得流血五步!
……
这一夜,
方孝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死谏朱棣,看似成功,其实也暗藏凶险。
他很清楚,自己这“天下正人”的名头,既是护身符,也是催命符。
朱棣需要他来稳定人心,但同时也忌惮他。
毕竟,自己可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差点把他逼得下不来台。
所以,接下来的第一步,是要想办法让朱棣放松戒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朝中站稳脚跟,才能保住性命,才能……图谋将来。
第二步,就是积攒实力。
系统奖励的1000死士,只是一个开始。他还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力量。
那些隐藏在京城各处的忠臣义士,那些对朱棣不满的中间派大臣,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只要把他们团结起来,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才足以在永乐朝的初期活下来。
熟悉永乐朝的方孝孺很清楚,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朱棣这个人很残暴,油盐不进,很难对付……
而他的种种作为,又是极其暴虐的,什么设立内阁、建立东厂、重用太监、文字狱……全都是他搞出来的,最终让大明变成了一个“太监王朝、“三无王朝”……
而唯一能够对付的时间窗口,就只有在在南京这十来年。一旦他迁都北平,就再也难以挽回了。
想到这里,
方孝孺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
他缓缓坐起身,披上衣服,走到窗前。
窗外,夜色深沉,星光黯淡。
但他知道,有了自己,大明不会陷入黑暗。
从明天开始,朝臣那些中间派就会听命于自己,形成一股不小的势力,应该能站稳脚跟。
要让朱棣在南京陷入罗网之中,永远也别想着回北平。
……
工部尚书郑赐府邸内,
夜幕低垂,灯火摇曳。
几位建文朝的旧臣围坐一堂,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复杂的情绪。
“方奉和……他真的降了?”张忱率先打破了沉默。
“唉,谁知道呢?也许……也许是权宜之计吧。”尹昌隆叹了口气,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不可能!”王钝猛地一拍桌子,斩钉截铁地说道,“方孝孺是什么人?天下正人!他怎么可能向乱臣贼子屈膝投降?”
“可是……可是他确实写了登基诏书啊。”黄福小声说道,神情有些沮丧。
“那又如何?”王钝瞪了他一眼,“以奉和的为人,定然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苦衷?什么苦衷能让他做出这种事?”张忱摇了摇头,一脸的失望,“我看,他就是怕死了!”
“住口!”郑赐厉声喝道,“方奉和岂是你能妄议的?”
张忱被他一吓,顿时不敢再说话了。
郑赐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诸位,眼下局势危急,我等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众人顿时领会。
“方奉和虽然写了登基诏书,但他在太庙的所作所为,大家也都看到了。”
“他以死相逼,迫使燕王下令不得扰民,这难道不是为国为民之举吗?”
“我相信,奉和一定还有后招!”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相信他,支持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下去,才能在朝中站稳脚跟,才能……有所作为……”
郑赐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在场的众人稍稍安定了一些。
“郑大人说得对。”尹昌隆点了点头,“方奉和就算不愿意,我们也要顶着他上,在朝廷站稳脚跟……”
嗯嗯,
众人纷纷点头,心里却在想——
这下好了,终于有个人顶住了。
大家都想活命,都想发达,却找不到办法,
没想到这个奇葩方孝孺,这么来一下,竟然把大家都给救了!
以后有了他的名气顶着,总算是保住了一条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