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反对,实际上却是步步为营,要把事情揽在自己手里,不能让奸臣坏了朝纲。
这就是古之儒家大臣匡扶朝廷的秘密心法。
……
奉天殿内,
气氛凝重得仿佛连空气都停止了流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方孝孺的身上。
“臣……”
方孝孺终于缓缓开口了。
只见他微微躬身,语气平静:
“赞同设立巡行御史。”
“然……”
他顿了顿,语气一转,提高了声音:
“臣以为,巡行御史,责任重大,必须拣选正直之臣,方能济事!”
哗……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文武百官,都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惊讶和疑惑。
“这……”
“他不是……一直反对吗?”
“怎么突然……又同意了?”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郑赐、尹昌隆、王钝等人,更是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奉和啊奉和……你完了!”
“你不是……不同意吗?”
“怎么又……又同意了?”
“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唉……”
“难道……奉和真的……没有察觉吗?”
建文朝臣们的心,再次沉到了谷底。他们自然深知:这次设立巡行御史,就是朱棣要用方孝孺和弟子们的名声,去给他的锦衣卫擦血的!
……
此时,
朱棣脸上却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方孝孺啊方孝孺……”
“你终于……还是上钩了!”
“跟朕斗?”
“你还嫩了点!”
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意味:
“好!”
“方爱卿所言甚是!”
“巡行御史,必须拣选正直之臣!”
他顿了顿,目光在百官身上扫过,最后落在了方孝孺的身上。
“朕以为……”
他一字一顿地说:
“这最佳人选,非方爱卿莫属!”
“不知……”
他看着方孝孺,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
“方爱卿可愿为朕分忧?”
“……”
大殿内,再次一片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方孝孺的身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疑惑,有担忧,有期待……
啊?
郑赐、尹昌隆、王钝等人,更是紧张得手心都出了汗,面面相觑之际,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担忧。
“奉和……”
“你……你可千万……不要答应啊!”
“这……这可是个陷阱啊!”
“你……你可千万……要三思啊!”
他们心中焦急万分,却又不敢出声劝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方孝孺跳下火坑。
……
与此同时,
方孝孺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人知道,他此刻在想什么。
他的内心,却在飞快地思考着——
“朱棣啊朱棣……”
“你以为,这样就能算计到我吗?”
“你太小看我方孝孺了!”
“你想利用我的正?我就正给你看……”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看向朱棣。
他的眼神,平静而坚定。
“臣……”
他微微躬身,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