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是一个……
如此年轻的太监!
“这……这能行吗?”
“是啊,这……这万一……”
“……”
众人心中充满了疑虑,却又不敢出声质疑。
“你们放心,这位雨大人,早就在各省广布耳目,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儿,早就如数家珍了……”
“你们不会办案,纪纲的锦衣卫跟着你们,又会使绊子……要想平安回来,就得听雨大人的……”
“明白吗?”
哦……
众人一下凛然——
各省都已经广布耳目?
这?
也太可怕了!
原来恩师早就有所准备了!
这个太监搞不好是太祖也留下的?
莫非是太祖早就有了遗计?
想到这里,
众人再无怀疑,全都躬身一拜,齐声说:
“我等全听雨大人的……”
呵呵,
雨化田阴阴一笑,淡然说:
“各位大人,客气了……”
……
次日,
十三位巡行御史,带着方孝孺的殷切嘱托,分赴大明十三省。
每个御史身后,都跟着五十名锦衣卫。美其名曰“协助查案”,实则是纪纲派去监视的。
一到地方,锦衣卫们便四散开来,各自联络当地的千户、百户,层层下发任务。全都是彻查建文旧臣的。
而十三个风光无限的巡行御史,却悠闲自在,每天跟七八个随从在衙门喝茶。
惊人的反差,让锦衣卫们暗自咒骂——
“这帮书呆子,真是什么都不会!”
“整天就知道动嘴皮子,哪会查案?”
“还得靠咱们锦衣卫!”
“喝茶?喝你们!”
“放心吧,蹦跶个把月而已……”
“皇上会收拾他们的……”
“还有他们的那个奇葩老师,咱们的方正人!”
“哈哈哈哈……”
……
京城,锦衣卫镇抚司。
纪纲端坐在公堂之上,面沉似水。
他每天都能收到各地锦衣卫的回报,堆积如山的案卷,让他头疼不已。
“大人,山西千户回报,已经查到十几人……”
“大人,河南千户回报,进展神速,二十余人落网……”
“大人,山东千户回报,查得三十余人,其中六人是铁铉同党……”
“……”
锦衣卫侦骑进进出出,汇报着各地的“好消息”。
纪纲非常谨慎,一直苟了三天,看到三天的情报都没有差错,才亲自呈送到了乾清宫。
……
这日,
乾清宫中,气氛出奇的愉悦。
朱棣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一份份密报,嘴角不断泛起笑容。
“这帮书生,果然只会夸夸其谈……”
“到了地方,全无头绪!”
“整天就知道喝茶?废物!”
朱棣放下密报,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又特意派人把道衍请到了乾清宫。
“大师请看……”
朱棣把密报递给道衍,笑眯眯地说:
“这些,都是各地锦衣卫的回报……”
“看看,都什么人?方孝孺的那些门生,到了地方,都干了些什么?”
“不出数月,方孝孺的名声,就要彻底臭了……”
“大师啊,这次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哈哈哈……”
道衍接过密报,仔细看了几遍,感觉的确进展顺利,但似乎,顺利得有点过头了?为什么十三个巡行御史什么也不干?
“皇上……”
“他们……真的什么也没干?”
道衍的声音,低沉而凝重。
“放心吧!”
朱棣信心满满,拍拍道衍肩膀,笑着说:“走!陪朕狩猎去!这些事啊,纪纲能办清楚!”
“走!”
朱棣换上一身便服,背上弓箭,拉着道衍出城狩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