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重生四合院从1943开始 > 第38章 血债血偿(3)

第38章 血债血偿(3)(1 / 2)

八大胡同是四九城著名的街区,主要位于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这些胡同兴起于清朝中期,在清末民国年间达到鼎盛,是四九城著名的风月场所。

八大胡同“风月场”雏形的形成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乾隆时期徽班进京下榻于八大胡同中的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此后四喜、春台等戏班相继来京,分别下榻于八大胡同之百顺胡同、陕西巷和李铁拐斜街。

乾隆二十一年,四九城内城禁止开设J院。因此,内城的J院迁移到前门外大栅栏一带。此地紧靠内城,又是外地进京的咽喉,原本就喧嚣繁华,风月场雏形于此形成。

这陕西巷是八大胡同之首。这八条位于前门外大栅栏商业区以南的相邻的胡同,可是清朝民国年间“天下第一”的风月场。

作者知道陕西巷这个名字,还是从《宰相刘罗锅》中知道的,具体的剧情记不太清楚了,总之是乾隆皇帝让和珅找了个替身在皇宫内假扮自己,而他则是在陕西巷逍遥。

刘墉看出了假皇帝与真乾隆的不同,但却没有声张,后来又在一处店铺中看到了乾隆写的字,经过打听才知道这副字是从陕西巷一个风月场所传出来的。

然后刘墉忽悠自己的老丈人,带人去查抄这家风月场所,没想到乾隆也在,用一个字将刘墉的老丈人给惊退了。

如果读者们想知道详细剧情的话,就去看看这部剧吧,当年可是引起了收视狂潮。

题外话就不说了,咱们再说这八大胡同。

清代以来,八大胡同一直是四九城风化业者著名的集聚之地,清末及民国早期,更是许多官宦权贵、文人墨客聚会之所。尽管清初康熙皇帝对朝廷命官狎妓冶艳多所限制,但在晚清,特别是庚子事变之后,八大胡同已成为当时纵酒寻欢、讴歌作乐的最佳畅游之地。

“清吟小班”为四级之首,此等烟花女子擅长琴棋书画,吟诗作对,其秋波明媚,颦笑情深之态,往往令名流士绅、权贵富商趋之若鹜,位于韩家潭胡同里的庆元春,即是当时著名的清吟小班。

“茶室”则为次于小班的二等风尘聚所,茶室亦属于较为高尚的风化场所,室内的装饰、雕花艳染颇为讲究。从朱茅胡同的聚宝茶室,朱家胡同的临春楼及福顺茶舍,仍可看出当时茶室的华丽和精致。

当时茶室这一等级的莺莺燕燕,其擅画精唱之艺,虽然不及小班艺女素质之高,但仍不乏年轻貌美、识文尚艺之质。

而三等的“下处”,则无前两者楼院之美,室内装饰简单,烟花女子相对年龄较高,貌质一般。

至于最下等,俗称的“窑子”,则房屋极为简陋,室内更没有清吟小班或茶室里内室中常有的条案、八仙桌和各式筒瓶画器,一般仅有简桌铺炕,而来者多为脚夫、车工和苦力之流。

易中海常去的就是这种地方,那些高级的地方他不是不想去,只是他依他的工资那些地方他连门都进不去。

林凯将那两个醉酒的鬼子兵处理了之后,来到了八大胡同之一的陕西巷,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他刚刚看到好几个鬼子军官和穿着人模狗样的鬼子商人走进了这里。

而且这些鬼子现在占据着四九城,自认为自己是这里的主人,要去肯定也是去陕西巷这样的高级场所。

陕西巷的灯笼高挂,红绸飘扬,夜色中显得格外妖娆,但在这繁华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屈辱与痛苦。

事实的确如此,林凯走进陕西巷,这里分布着十几家JY,而且每家JY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鬼子兵,或者鬼子商人在这里饮酒作乐。

那些鬼子兵满脸横肉,眼神凶狠,稍有不慎就会大打出手,而那些鬼子商人则带着假笑,手握酒杯,肆意妄为。

对JY的老鸨而言,鬼子商人还算好对付,他们会顾及面子,或多或少都会给些钱。然而,鬼子兵则毫不在乎,不仅不付钱,有时还要求老鸨掏钱。

更过分的是,有些鬼子兵兽性大发的时候,不仅免费玩乐,还会带走、伤害这里的姑娘,甚至在酒醉后破坏JY,甚至因小事拔枪杀人。那些被带走的姑娘们常常音讯全无,有的尸体在深夜被丢弃在荒郊野外,惨不忍睹。

最新小说: 开局绑定白富美,宝箱无限开 老太太被亲儿子饿死后重生七零 谋尸 哄她 我是超人 汀花细雨 君临三国之无双帝王 末法时代:我在现代发灵种 洪武乞儿志 变身官家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