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海量的数据流涌入他的意识。
飞机的气动布局、发动机结构、材料要求、航电系统……每一个细节都纤毫毕现。
他的大脑如同最高效的处理器,飞速运转,吸收。
他清楚地知道,要将图纸变为现实,需要什么。
需要能够生产高强度铝合金,耐高温合金的强大冶金工业。
需要能够制造精密电子管,简单雷达和无线电设备的电子工业。
还需要能够提供航空煤油,特种橡胶,工程塑料的化学工业。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眼下的奉天,甚至放眼整个新兔子,工业基础极其薄弱。
能拿得出手的,不过是一些老旧的基础机床,以及从敌人手中缴获的、不成体系的落后工业设备。
技术工人更是极度匮乏。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新兔子要等到七年后,也就是1957年,在老大哥的全面援助下,才能仿制出性能与米格-15类似,实则技术上更进一步的米格-17战斗机,并命名为歼-5。
七年。
太久了。
黄花菜都凉了。
苏晨没有七年的时间去等待。
敌人不会给他七年。
他只有一年。
幸运的是,他并非白手起家。
他拥有这个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外挂”。
来自未来的,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体系技术。
从最基础的矿石冶炼、零件加工,到最高精尖的设备制造、系统集成,所有技术瓶颈,在这套体系面前,都形同虚设。
这就意味着,理论上,只要资源和人力到位,他可以无视技术壁垒的限制。
最艰难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他可以随时调动全省,乃至未来整合全国的人力物力。
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无到有,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能够支撑先进武器生产的工业体系。
想到这里,苏晨紧绷的嘴角,终于露出一抹微笑。
他知道,自己即将在这里,亲手创造一个工业史上的奇迹。
一个属于新兔子的,前所未有的工业奇迹。
他收回了手。
那些关于米格-15的复杂数据和图纸,已经如同本能一般,深深烙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每一个零件的尺寸,每一种材料的配比,每一个工艺的流程,都清晰无比,仿佛他亲自设计制造过千百遍。
这种感觉,就像是醍醐灌顶,瞬间顿悟。
他转身,毫不留恋地离开了这片虚无空间。
蓝色的传送门在他身后悄然关闭,消散于无形。
办公室恢复了原状,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除了手中的米格-15图纸。
然而,为了获取这些宝贵的知识,他也付出了代价。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驱动传送门的“电量”,或者说某种未知的能量,消耗了大半。
一种轻微的虚弱感袭来。
他必须尽快找到稳定可靠的能量来源,才能持续不断地从那个神秘的科技宝库中,获取所需的技术和资源。
这个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苏晨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激荡和那一丝虚弱感。
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