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月1日。
奉天航空工业区。
凛冽的寒风在厂区上空呼啸盘旋。
室外滴水成冰。
经过数个月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技术攻关,第一批原定15架的歼5战斗机,最终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
总共二十架崭新的战机,其中十几架,已经投入飞行员训练之中去了。
而最后一架歼5,在周围一片抑制不住的欢呼声浪中,被牵引车缓缓拖离生产线的末端。
灯光下,银灰色的机身闪烁着冰冷却又充满力量的光泽。
技术人员们,许多人脸上还带着油污,眼眶因疲惫而深陷,此刻却都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激动。
掌声雷动。
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厂房的屋顶。
与此同时,在另一处保密等级极高的训练基地。
从全军层层选拔,优中选优而来的精锐飞行员们,早已在一遍遍训练中,将歼5的操作流程,战术动作磨炼得滚瓜烂熟。
他们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想要亲自驾驭这些代表着最高科技水平的新式战机,干翻一直在沿海各种轰炸骚扰的果党空军。
……
几乎就在奉天厂区欢声雷动的同时。
千里之外的京都。
一间戒备森严的高层会议室内,气氛带着淡淡的紧张气息。
几位身经百战的老总围坐在椭圆形的会议桌旁。
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桌面上摊开的一份文件上。
那是一份来自奉天,署名苏晨的最新汇报。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总,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拿起那份电报,逐字逐句地念着,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穿透力。
“足足20架最新的歼5…”
他顿了顿,抬起头,环视了一圈同僚。
“报告里说,这批战机的性能,经过严格测试,和苏熊刚刚研制列装的米格-15,完全一致。”
这个结论,让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抽气声。
虽然早有预期,但真正确认这个消息,依旧让这些见惯风浪的老总们,心头涌起一股热流。
“不容易啊。”
另一位老总感慨道,语气中既有欣慰,也有对过往艰难岁月的追忆。
“这下,我们终于有了能和最强对手掰手腕的空中力量。”
“我们终于可以开始真正掌握自己的天空了。”
之前念报告的老总接话道,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
几位老总纷纷点头,紧绷的脸上难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们太清楚了。
在这个时代的战争中,失去了制空权,就意味着被动挨打,意味着地面部队将承受何等惨烈的牺牲。
有了这批性能顶尖的歼5,新兔子的国防体系,终于补上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他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杆,面对任何来自空中的潜在威胁。
然而,欣慰之余,当目光触及电报的末尾,那几行字,却让刚刚舒缓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起来。
那是苏晨基于当前局势,给出的最新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