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一招很妙。
想想某一天,一个大美女突然抱着两孩子跟你说,这是我们俩的孩子,你怎么想?
愤怒?怎么有人可以偷自己的染色体?
高兴?平白无故有了自己的孩子。
还是狂喜?自己的家族基因库里突然增添了这么优秀的基因。
而且还是两男孩,两个耀祖啊。
那些对孩子,特别是对男孩有执念的人,简直是核弹级别的杀伤力。
天上掉馅饼,那么代价是什么?
有贪官被贿赂孩子后无期徒刑的。
有明星身败名裂的。
有富商倾家荡产的。
吴镛呢?
吴镛和申家人的关系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和最初样,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偶尔聚一聚。
这当然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双方联系频繁,有持续不断的交流,只不过是通过一个中间联络人。
联络人的身份是使馆生活区的一位安全主管,叫杨军。
吴镛刚得知他身份的时候,久久无言。
没想到本最该保护使馆工作人员安全的人,本身就是最大的漏洞。
作为安全主管,对哪里有监管漏洞,怎么样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传递信息,了如指掌。
由他来做这联络人,简直如鱼得水。
而吴镛对于为什么自己莫名其妙会有孩子,心里也有了底。
这期间,申霖从吴镛那里得到过很多价值千金的信息,都属于国家级机密文件。
而美方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对策或是临时应变,给了我方致命打击。有实质性的,有比物质影响更深的文化和认知打击。
比如对美国在某件事上的无底线挑衅,中方会有什么反应。得知会保守应对,绝对不会激化后,美方行动前就语气强硬,各种大放厥词。
又比如,得知中方会强硬保护本一款app后,美方立即改口,从收购改成封禁,把被动变成主动,持续攻击。
等等等等。
看了这些,李强终于有点明白,为什么有些事情连他都觉得被先发制人的感觉。
我方发出的威慑起不了一点作用,对方之大胆,之毫无顾忌,令人乍舌。
他不敢说这里面吴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少不了他是一定的。
两年后,吴镛回国任职。
送别晚会上,来了很多美方的政府官员和商界人士,这在历任大使中是罕见的。
对方政府官员对吴镛给予了高度赞美,认为他对中美的和平和友好做出了重要贡献。并祝福他在新的职位上工作顺利,步步高升。
政商界人士云集,当然也少不了学术界。
申霖理所当然在列。
在和吴镛接触时,他对吴镛说:“欢迎常回来美国看一看,聚一聚。时间很快的,小家伙们一天一个样啊。”
吴镛点点头。
“你要是太忙没时间过来,我每年回国的次数很多,把我的外孙们带过去也一样。”
“嗯。”
“保持联络。”
这是申霖和吴镛面对面的最后一次谈话。
李强吐槽,保持联络?怎么保持?
吴镛一旦回到国内,和这边的安全等级不可同日而语,难道那边的联络员也早已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