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仆仆,裴昭踏入长安城的那一刻,便嗅到了一股山雨欲来的气息。
他太了解那些人了,自己离京的这些日子,足够他们编织出无数的罪名加诸己身。
他甚至能想象出他们此刻的嘴脸——道貌岸然,却又掩饰不住内心深处的贪婪与狠毒。
刚踏入金銮殿,果然,预料之中的弹劾声便如潮水般涌来,将他淹没。
“裴昭,你身为朝廷命官,竟敢擅离职守,长期滞留边关,置朝廷法纪于何地!”一个身材臃肿,满脸油光的大臣率先发难,唾沫星子几乎喷到裴昭脸上。
“裴大人,安西都护府乃我大唐重地,你与那李家女子在那儿拥兵自重,莫不是想效仿安禄山,自立为王?!”另一个尖嘴猴腮,眼神闪烁的大臣阴阳怪气地补充道,言语间充满了挑衅。
裴昭面不改色,任凭这些污言秽语如尖刀般刺向自己。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殿中一张张或愤怒、或嘲讽、或漠然的脸,心中冷笑一声。
他知道,这些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弹劾他只是幌子,真正的目标是安西都护府,是那片富饶的土地,以及——李明月。
“诸位大人所言,下官句句都听到了。”裴昭的声音沉稳有力,在金銮殿中回荡,“下官之所以长期滞留安西,是因为边关局势危急,突厥和吐蕃蠢蠢欲动,随时可能入侵我大唐疆土。为了保家卫国,下官不得不留在那里,训练军队,加强防御。”
“荒谬!”先前那胖子大臣再次跳出来,“边关之事自有驻军将领负责,你一个兵部侍郎,跑去安西做什么?莫不是贪恋那里的金银财宝,想中饱私囊?!”
裴昭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一叠厚厚的文书,扔到那胖子面前,“这是下官在安西的账目明细,每一笔支出都有据可查。大人若是不信,大可仔细查阅。”
那胖子大臣脸色一僵,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他哪里是真的关心账目,不过是想要借此发难罢了。
“至于李明月李将军……”裴昭顿了顿,目光变得坚定,“她巾帼不让须眉,训练出的军队战斗力极强,为守护安西立下了汗马功劳。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为了陛下!”
殿中一片寂静,不少大臣开始窃窃私语。
他们之中,有些人是真心为国,被裴昭的真诚所打动;有些人则是见风使舵,开始重新评估局势。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陛下,老臣可以作证,裴大人所言句句属实。”
说话的正是礼部尚书张九龄,他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一切。
“裴大人忠心耿耿,一心为国,李将军更是女中豪杰,为安西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边关局势紧张,正是需要他们这样的人才之时,万万不可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而寒了忠臣良将的心啊!”张九龄的声音掷地有声,在金銮殿中回荡。
有了张九龄的支持,裴昭的辩驳更有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