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原哀仔细看完后,冰蓝色的眸子里也闪过一丝复杂。
她低声评价道:“典型的阿笠博士风格…热情,没什么戒心,但好奇心也很重。”
她顿了顿,补充道,语气带着警告:“最重要的是,他家隔壁住着工藤新一。任何与博士的异常接触,都等于直接将自己暴露在那个侦探的放大镜下。你确定要继续吗?”
零点了点头,眼神坚定:“我们别无选择。但必须更加小心。”
他知道,不能再像第一次那样单纯地探讨技术了。
他必须在回应博士热情的同时,巧妙地回避所有涉及个人身份的问题,并且,要开始subtly地为自己后续的计划进行铺垫。
零开始构思第二封回信。
这一次,他首先对博士的热情和提供的改进方案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和“钦佩”,并就其中的几个技术细节,再次提出了一些更深入、更具体的问题,以维持住技术交流的氛围,满足博士的“好为人师”之心。
对于博士关于他个人身份的提问,零则采取了完全回避的态度。
他用一种略带神秘和遗憾的口吻回复道:“非常抱歉,博士。由于一些个人的原因,我现在不方便透露我的具体信息,也暂时无法进行线下的交流。但我非常希望能继续通过邮件向您请教。”
最后,在邮件的结尾,他状似无意,又仿佛带着一丝苦恼地加上了一句:“说起来,博士您真是太厉害了,能有那么好的环境和设备进行发明。不像我,最近的一个小研究,因为缺乏一些关键的材料和测试设备,已经完全陷入停滞了…真是可惜啊。”
这句话,是他精心设计的试探。
他想看看,面对一个“有才华但陷入困境”的匿名后辈,这位善良的博士,是否会主动提出一些帮助?
比如,提供一些基础材料?
或者,允许他匿名使用某些非核心的设备?
当然,他也做好了另一种准备——如果博士对此表示警惕,或者干脆不再回复,那么这条邮件接触的线就暂时断掉,他需要立刻切换到备用方案。
第二封邮件,如同一枚更深入的探针,带着期待和风险,再次被发送了出去。
零关闭了邮箱,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知道,从这封邮件开始,真正的博弈才算开始。
博士的回应,将不仅仅代表他个人的意愿,很可能…也包含了隔壁那个小侦探的意志。
(活动时间:1月28日到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