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唰”地都投向他,老师无奈地说:“吴小帅,秦岭-淮河一线怎么就能和《西游记》扯上关系了,你说说看。”
吴小帅兴致勃勃地比划起来:“您想啊,秦岭?-?淮河一线把中国分成南北两边,就如同这道线把《西游记》的世界一分为二。北边呢,气候相对干燥,像火焰山那边,干旱少雨,对应北方相对干旱的气候特点,火焰山的土地干裂,庄稼难生,就和北方部分干旱地区一样。而南边呢,气候湿润,恰似流沙河一带,水汽充沛,沙僧在流沙河兴风作浪,不就像南方多水,河流湖泊众多嘛。”
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笑着说:“吴小帅,你这想法绝了!”
杨小美老师哭笑不得,说道:“吴小帅,你这联系可真够奇特的,可咱们这是地理课,要讲科学依据,你先说说火焰山的具体位置。”
吴小帅站起身,自信满满地说道:“老师,火焰山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北缘,是吐鲁番最著名的景点。它呈东西走向,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
杨小美老师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鼓励道:“吴小帅同学说得很专业,那你能讲讲火焰山为什么这么热吗?”
吴小帅推了推眼镜,继续说道:“火焰山之所以酷热,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它的山体由红色砂岩构成,这种岩石比热容小,在阳光照射下升温快。其次,吐鲁番盆地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封闭盆地,地势低洼,热气不易散发,就像一个天然的大蒸笼。再者,这里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几乎毫无阻挡地直射地面,地面热量大量积累,使得气温居高不下。据说,夏季地表温度能高达七八十摄氏度,沙窝里都能烤熟鸡蛋呢。”
同学们听着吴小帅的讲解,纷纷露出惊叹的表情。有同学忍不住问道:“那火焰山一直这么热,上面还有生命存在吗?”
吴小帅笑着回答:“虽然火焰山酷热难耐,但还是有一些适应极端环境的生命存在。比如骆驼刺,它根系发达,可以深入地下寻找水源。还有一些耐旱的蜥蜴,它们白天会躲在阴凉处,晚上出来觅食,以适应这种高温环境。”
小美老师补充道:“吴小帅同学讲解得非常全面且细致。好了,扯得有点远,继续说说看秦岭-淮河的事。”
吴小帅挠挠头,继续说道:“从农业上看,秦岭?-?淮河以北多种植小麦,就像《西游记》里,北方妖怪可能主食是面食,吃着大饼啥的。而以南多种水稻,南方的妖怪说不定天天吃着香喷喷的米饭。这就像现实里南北因地理差异形成不同的饮食习惯。而且秦岭?-?淮河一线两边植被不同,北方树木冬季可能落叶,好比妖怪到了北方,法力都得像树叶一样掉几分;南方四季常青,就像南方妖怪的法力一直旺盛,四季都能折腾。”
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杨老师也忍不住笑出声来,说道:“吴小帅啊,你这思维真是与众不同。虽然你的想象很有趣,但还是要先把重点放在真正的地理知识学习上,不然你这么会说,考试却十几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啊!下课再发挥你的‘奇思妙想’,好不好?”
吴小帅嘿嘿笑着坐下,嘴里嘟囔:“等下课,我要跟大家说说这一线两边的交通差异在《西游记》里能怎么体现。”
杨老师听到“一拍额头,这家伙脑子究竟藏着什么?”
吴小帅坐下没一会儿,又按捺不住激动,再次“腾”地站了起来,大声说道:“老师,我又想到啦!这秦岭?-?淮河一线就像是《西游记》里仙界和妖界的一条隐形势力分界线啊!”
杨老师一脸无奈,苦笑着说:“吴小帅,你又整出什么新花样了,说说你的‘高见’。”
吴小帅兴奋地手舞足蹈:“您看呐,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就像妖界的势力范围,那些法力高强的大妖,像牛魔王,就盘踞在这寒冷、地貌相对粗犷的地方。牛魔王脾气暴躁,身形庞大,这不就像北方冬季凛冽的寒风和广袤的荒原嘛,环境塑造性格呀!而且北方相对干旱,水资源不像南方充沛,就好比妖界资源相对匮乏,所以牛魔王为了争夺资源,和孙悟空他们斗得你死我活。”
同学们被他的说法逗得哈哈大笑,笑声在教室里回荡。
杨老师见这家伙这么来兴,同学们又听得入神,反正也没脱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配合道:“那从水资源这块具体分析下这火焰山吧!”
吴小帅顿了顿,接着说:“好的老师,大家都知道火焰山酷热干旱,仿佛是生命的禁区,但其实在这片炽热的土地下,隐藏着独特的水资源奥秘。”吴小帅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