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佛门与儒门乃是大周最为鼎盛的三大势力,并称当世三大显学!
佛门有四百八十寺,儒门有三百六十院,道门有一百零八坛。
鬼谷山,自然观。
名义上隶属昆仑道宗,是道门一百零八坛之一。
不过自然观因远离道家祖脉昆仑山,如今越发地破败了。
怎么个破败?
门如败寺,将将能够住人;屋似破窑,堪堪遮风避雨。
窗槅离披,一任风声开闭;香房冷落,绝无烟气蒸腾。
颓墙漏瓦权栖足,只怕雨来;旧椅破牀便当柴,也少火力。
房屋如此,人丁也是一样。
整个道观内就剩下一大一小两个道士。
这一日,当第一抹红光出现在东方天际线上的时候,自然观内依旧传来了钟声。
“当…当…当”(头三下,接三清)
“当当当当当当当”(紧七下,接玉皇赦罪大天尊)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慢八下,接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八方神)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平十二,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部仙)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道经佛语,唤回苦海迷路人。
清晨的钟声既显得空灵又显得落寞。
“紧七,慢八,平十二”共二十七声,连撞三遍,合为八十一下。
八十一声道钟响后,小道士就算完成了今日的“开门”任务。
自然观,讲究一个“碧山传日月,守道合自然,性理通玄得,清微古太元。”
写意、洒脱,实乃道家身份。
老道士性格如此,小道士也深受影响,不过却比老道士多了几分嬉皮。
今日,在小道士做完晨课后,那老道特地叫来他。
“无量天尊,既入我道门,当迹弥远俗,心弥近道。”
“你本姓李,老道便赐你道号【李长生】。至今日起,你便是我自然观的传度弟子了。”
老道士看着少年人,笑容慈祥地说道。
李长生赶紧抬头,真诚询问:“师父,我可以修炼《自然经》了吗?”
老道士脸上的和蔼蓦然一僵。
“长生啊,我见你常看我观道藏,你可知晓求道二患、法性虚妄?”
“弟子早已知道。”
“那你应该知晓:若要修道,先要通明。通明之要,贵在收心。五念离境,杂绪无有,方可修道。”
“天下之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
“你若能净除心垢,开释神本,方可修道。”
李长生问道:“我年纪尚小,心思在八极之外,精神在万仞当中,所以静不下来心。”
“不过等我精读了《自然经》,悟到了道中玄妙、法中箴章,自然能收心简事、道性因缘。”
老道士笑呵呵的回道:“说到【道性】,为师忘记跟你说了,你虽本性淳善,但却没有道性,没有【道性】就阅览不到《自然经》。”
“师傅骗我,《自然经》不就在后院藏经阁当中么?”
“藏经阁中只有寻常的道藏,你要读的《自然经》却在方寸之地,有了道性,你才能进到方寸、阅览真经。”
李长生:“我……”
老道士笑道:“你也莫急,山无常势、水无常形,你若修【九守凡九】、养【十三虚无】,哪日机缘一到,你说不定就能修来道性!”
李长生深吸一口气,心情平复,道:“我年纪小小的,岂能在蒲团上坐的住?这个道士,不当也罢。”
李长生立马起身,转身要走出自然观。
老道士急道:“现在朝廷无序,家国动乱,兵荒马乱之下,妖魔横行于四方,你一个垂髫小童,就这么孤身下山,岂不是给山中财狼、林中虎豹送食么?”
李长生脚步一顿,转身回来。
他深知老道士此言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