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流转,关于意国军队的种种“奇葩”传说——望风而降、撬棍难题、铁皮坦克、红酒执念、快乐战俘营——如同走马灯般在观众眼前闪过,留下了一地鸡毛和无数槽点。
系统似乎不打算再用具体的长篇故事来轰炸观众的三观,而是切换到了一种更宏观的视角,并配上了一些简短却极具讽刺意味的片段和文字。
【画面播放:盟友眼中的“猪队友”?】
画面一:冰天雪地的东线战场。一群德军士兵在严寒中艰难跋涉,表情坚毅而冷酷。
镜头一转,不远处扎营的意国部队,却因为缺乏足够的御寒装备而冻得瑟瑟发抖,士气低落,甚至有人试图点燃宝贵的车辆轮胎取暖,被德军军官愤怒地制止。
画面二:北非战场,德军非洲军团在隆美尔的指挥下,正与英军激烈鏖战。然而,侧翼的意国军队却因为补给混乱或指挥失当,未能及时跟进或守住阵地,导致德军侧翼暴露,陷入被动。画面中捕捉到德军军官气急败坏地用无线电咆哮的场景。
画面三:一段文字资料出现在光幕上,引用了据称是某位德国高级将领在日记中的抱怨:“与意国人结盟……感觉就像是给自己的军队额外增加了几个需要保护的师……”
画面四:一个更具戏剧性的小片段:某次海战前,德国海军将领向意国海军将领询问其舰队的出动准备情况,得到的答复是“我们的舰队还在等待合适的油漆颜色方案……”
【抗战世界反应】
“哈哈哈!原来不止咱们觉得他们奇葩,连他们的德国盟友都受不了他们!”李云龙看到这里,幸灾乐祸地大笑起来,“这帮意国兵,打仗不行,坑队友倒是一把好手!跟他们当盟友,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赵刚也忍不住笑了,摇摇头道:“看来……‘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在哪个战场都适用啊。意国军队的孱弱,不仅消耗了自己的国力,也严重拖累了其盟友的战略部署。”
楚云飞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似乎从德国人的“不幸”中找到了一丝微妙的平衡感,他淡淡地评价道:“同盟作战,本应互为犄角,同心协力。若一方如此不堪,则同盟形同虚设,甚至反受其累。此亦为国与国交往之前车之鉴。”
独立团的战士们更是乐不可支:
“德国鬼子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找这么个盟友,还不如自己单干呢!”
“这意国兵真是走到哪坑到哪啊!”
【帝皇空间反应】
皇帝们看到昔日不可一世的“西方强国”德国,竟然被自己的盟友坑得如此狼狈,也是表情各异。
秦始皇嬴政嘴角勾起一丝冷笑:“盟友?哼!唯有自身强大,方是立国之本!将国运寄托于所谓盟友,终究是镜花水月!若盟友如此不堪,不如早日弃之!”他信奉绝对的实力和独立自主。
汉武帝刘彻抚须沉吟:“合纵连横,乃兵家常事。然择盟友,需察其国力、军心、信义。若所托非人,则引狼入室,反受其害。此德意志之君臣,识人不明矣!”他认为选择盟友的眼光很重要。
唐太宗李世民微微点头:“《贞观政要》有云:‘君择臣,臣亦择君。’国与国之结盟,亦是如此。德不配位,力不从心之盟友,于己无益,反为掣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强调及时止损的重要性。
明太祖朱元璋则是幸灾乐祸:“活该!谁让他们找这么个废物点心当帮手!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靠外人?靠不住!还得靠自己拳头硬!”他对所谓的“盟友”嗤之以鼻。
乾隆皇帝摇着扇子,总结道:“嗯,看来这同盟之道,亦是颇有讲究。盟友之间,当实力相当,志同道合,方能彼此扶持,共克时艰。若一方过于孱弱,或心怀鬼胎,则此盟约不如无。观此意国与德意志之盟,貌合神离,互为拖累,实为败笔。”
光幕上的画面渐渐淡去,最后汇聚成“意国‘面条军’传说”这几个大字。
系统那宏大而毫无波澜的声音,为这第十名的盘点画上了句号:
“【诸天万界十大奇葩团第十名:意国‘面条军’传说】盘点结束。”
“其上榜理由,并非单一事件,而是其在二战期间整体表现所呈现出的诸多与现代强军形象格格不入的特质集合:战斗意志相对薄弱、装备与训练存在短板、战场指挥偶有混乱、后勤保障时出纰漏,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无数真假难辨却广为流传的‘奇葩’传说。”
“他们是战争史上一个独特而复杂的样本,既是法西斯轴心国的成员,给世界带来了灾难,自身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同时,其军队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又成为了无数历史爱好者和网络社群津津乐道的‘梗’文化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