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上的画面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令人窒息。
之前只是远观的混乱海滩,现在通过更近的镜头展现出来。那片狭长的、背靠大海的区域,真的如同一个巨大的牢笼。地图上,代表铁十字帝国军队的黑色包围圈,如同蟒蛇般越收越紧,将那片象征盟军的红色区域压缩到了一个令人绝望的狭小范围。旁白适时地报出一个惊人的数字:“约四十万盟军士兵,被困在这个正面宽度不足四十公里,纵深仅有十几公里的狭窄地带。”
画面随即给出一系列特写镜头:挤在沙滩上、蜷缩在临时掩体里的士兵们,脸上布满了战争留下的痕迹——硝烟、污垢、血渍。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眼神中的情绪:长时间战斗带来的极度疲惫,对未来的茫然,对死亡的恐惧,以及被抛弃的绝望。偶尔有几声炮弹爆炸的闷响从远处传来,都会让许多士兵下意识地缩起脖子,眼神惊恐地望向天空或远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到极点的气息。
看到这幅景象,李云龙又忍不住开骂了:
“四十万!他娘的,四十万头猪圈在一起也比这地方大!这帮当兵的就被堵在这屁大点儿的地方等死?!”他唾沫横飞,指着光幕怒吼,“雄狮王国这指挥官是干什么吃的?!饭桶!绝对是饭桶!怎么就把部队带到这种死地绝境里来了?连个像样的工事都没有!敌人要是铁了心打,这四十万人,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他越想越气,这简直是在糟蹋兵!四十万条人命啊!就这么窝窝囊囊地等着别人来宰割?他恨不得现在就冲进光幕里,把那个狗屁指挥官揪出来枪毙一百回!
京海市,高启强看着光幕上那令人窒息的围困态势和士兵绝望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嘴角甚至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冷笑。
“四十万人的性命…”他低声重复着这个数字,手指轻轻叩击着红木桌面,“这是一个巨大的筹码。如果这四十万人全军覆没,对于那个雄狮王国而言,无疑将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损失,更是国家意志和国际声望的重创,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其退出战争。”
他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开始进行冷酷的成本收益分析:“但是,撤退也并非没有代价。在敌军重重包围和海空封锁下,想要撤离这四十万人,需要付出多少代价?船只损失?人员伤亡?物资丢弃?如果撤退的代价过高,甚至超过了保存这部分有生力量的价值,那么,这场撤退本身就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他微微眯起眼睛:“困兽犹斗,固然可嘉,但其价值几何?若只是为了保存颜面,或者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希望’,而付出不成比例的牺牲,那便是不明智的。除非…这四十万人对于雄狮王国未来的战争潜力,具有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值得不惜一切代价去保全。”
在高启强的思维模式里,一切皆可量化,皆可权衡。四十万条鲜活的生命,在他眼中首先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一个影响国家实力和战争走向的关键变量。他现在更关心的是,雄狮王国的决策者,将如何计算这笔“买卖”的盈亏。
廊州,梅长苏看着天幕上的景象,面色凝重,轻轻叹息。
“陷此绝地,四面楚歌,天时地利皆失。”他缓缓说道,“观其态势,敌军兵力占优,士气正盛,且已完成合围。而被围之师,粮草不济,军心不定,背水列阵,实乃兵家大忌。除非有神兵天降,或敌军内部出现重大变故,否则,恐难全身而退。”
他推演着可能的结局:“四十万之众,若尽丧于此,则雄狮王国国力必将大损。精锐尽失,元气大伤,后续战争恐难以为继。纵能侥幸撤离部分,亦不过苟延残喘,难改大局。”
他将目光投向那些士兵绝望的脸庞,眼中流露出一丝悲悯:“可怜此数十万将士,远离故土,陷于死地,进退无路,生死只在旦夕之间。若为鱼鳖,岂不悲哉!”
他深知,在这样的绝境下,个人的勇武和智慧都显得微不足道。除非出现奇迹,否则,这四十万人的命运,几乎已经注定。
市委办公室,李达康眉头紧锁,心情沉重。
“如此大规模的人员被围困,这在现代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他一边思索,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危机,更是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和人道主义危机。”
他分析道:“首先,对国际形象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数十万大军在他国领土上被围歼,这无疑会极大地动摇盟友的信心,助长敌人的气焰,甚至可能影响中立国的态度。其次,对国内的政治压力是巨大的。政府必须向民众解释为何会遭遇如此惨败,如何营救被困人员。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引发政权危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潜在的人道主义灾难。如果无法有效撤离或补给,这片狭小的区域将变成巨大的人间地狱,由此引发的舆论压力和道德谴责,将是难以承受的。”
李达康越想越觉得棘手。他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雄狮王国的决策者,面对如此困局,该如何应对?是选择不惜代价进行救援撤离,承受可能的巨大损失?还是为了避免更大伤亡而选择放弃,承受政治和道义上的谴责?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无论怎么选,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天幕前的四位观众,此刻都对“雄狮王国大撤退”的背景和困境有了更深的了解。四十万大军被围困在狭小的海滩,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机。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然而,天幕似乎并不打算就此打住,它要进一步揭示,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铁十字帝国的“闪电战”,究竟有多么可怕。光幕上的画面再次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