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的镜头,从饱受轰炸的海滩,缓缓移向了那座名为“沙丘港”的港口区域。这里本应是撤退行动的核心枢纽,是连接绝境与生路的唯一通道。然而,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却是一片令人绝望的残破景象。
曾经繁忙的现代化码头,如今只剩下扭曲的钢筋骨架和散落的混凝土碎块。巨大的起重吊臂倒塌在地,如同折断的巨人手臂。连接码头的防波堤也被炸开了数个巨大的缺口,汹涌的海水倒灌进来,与港区内燃烧的残骸、漂浮的杂物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片污浊的景象。
旁白的声音带着一丝惋惜响起:“沙丘港,作为重要的深水良港,本可以容纳大型船只停靠,进行高效的人员和物资转运。但在铁十字帝国持续数日的猛烈空袭和炮击下,港口的关键基础设施,包括码头、泊位、仓库、防波堤等,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画面清晰地显示,由于码头被毁,吃水较深的大型运输船和军舰根本无法靠近岸边,只能停泊在数公里外的深水区。而港区内仅存的几处水深较浅的临时停靠点,也早已被炸得面目全非,无法满足大规模撤离的需求。
旁白继续解释:“港口的瘫痪,意味着大规模、高效率的撤离行动变得几乎不可能。所有的人员和少量物资,都必须依赖数量极其有限的小型船只,在开阔、缺乏保护的海滩上进行转运和接驳。这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撤离效率,更让脆弱的小型船只和等待的人群,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
镜头给到海滩上,士兵们正在尝试利用一些废弃的卡车底盘、木板甚至人梯,搭建临时的栈桥,试图让小船能够更靠近岸边。但这无疑是杯水车薪,而且这些临时栈桥本身也成为了敌方炮火和飞机的重点打击目标,伤亡不断。
晋西北,李云龙看着那一片狼藉的港口,急得直跺脚。
“完了!完了!港口都炸烂了!这下彻底没戏了!”他懊恼地骂道,“大船进不来,小船又不够用!这他娘的还怎么撤?几十万人啊!就靠那些小舢板一点点往外运?驴年马月才能运完?!等不到那时候,早让敌人的飞机大炮给炸光了!”
在他看来,港口就是生命线。港口一瘫痪,撤退的希望也就彻底断绝了。这仗,已经输得不能再输了。
京海市,高启强看着被摧毁的港口设施,眼神冰冷,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交通枢纽被毁,等于斩断了大动脉。”他冷静地分析道,“港口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的关键节点,是进行大规模人员和物资转运的基础设施。它的瘫痪,意味着大规模撤离行动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
他进一步思考:“没有了港口,只能依靠海滩进行原始的、低效的转运。这不仅速度极慢,而且风险极大。在敌人的海空优势面前,这种海滩撤离无异于自杀。看来,雄狮王国的指挥层,要么是彻底绝望了,要么…还在等待某种根本不存在的奇迹。”
高启强对这种基础设施被破坏所带来的系统性瘫痪,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港口的瘫痪,已经宣告了这次撤离行动在现实层面的彻底失败。
廊州,梅长苏看着那残破不堪的港口,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无渡口,则舟楫难施;无良港,则舳艫难泊。”他缓缓说道,“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粮草’,不仅指粮秣,亦指一切军需辎重,更指维系大军运转之脉络通道。今港口被毁,通道已绝,纵有万千船只云集于外海,亦难登岸施救;纵有百万大军翘首以盼,亦难离此绝境。”
他叹息道:“水陆转运之枢纽已失,此撤离之路,愈发渺茫。除非能于短时间内修复港口,或另寻他途,否则,危矣。”
梅长苏深知交通枢纽对于大军行动的重要性。港口的瘫痪,在他看来,几乎是宣判了这支被围军队的死刑。
市委办公室,李达康看着屏幕上那片废墟,表情沉痛。
“关键基础设施被破坏,对撤离行动是釜底抽薪之举。”他痛心地说道,“港口、机场、铁路、桥梁…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战争赖以运转的生命线。一旦被摧毁,其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会直接导致运输中断、补给困难、组织瘫痪。”
他再次提笔记下:“后勤决定战争,此言不虚。尤其是在大规模、高强度的现代战争中,对敌方关键基础设施的打击,往往比单纯消灭其有生力量更具战略意义。雄狮王国在这方面显然吃了大亏。”
李达康更加确信,这次撤退行动已经走入了死胡同。港口的瘫痪,彻底堵死了大规模撤离的可能性。剩下的,或许只有零星的、杯水车薪式的救援,以及最终无法避免的惨重损失。
港口的瘫痪,如同压在骆驼身上的又一根沉重的稻草,让本已岌岌可危的局势雪上加霜。唯一的生路被重重封锁,赖以通行的港口又化为一片废墟。
时间,对于被困的数十万大军而言,正在变得越来越宝贵,也越来越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