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依靠(1 / 2)

还查?

这殷郎中,不是已经查过两遍了吗?第一遍的确没有那么精细,可第二遍可是仔细查过了的呀?

探子不敢把疑问说出口,只能领命退了出去,只留着朱元璋拿着殷灵毓的折子仔细琢磨。

殷灵毓的折子……气人,但现在没有旁人,放下他的面子,冷眼瞧着,却是言之有物的。

再加上杨思义他们今早递上来的折子,朱元璋饶是觉得殷灵毓把他们带的肥了胆子,但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

譬如这寡妇营可以和养济院结合的事情,反正也是女子们凑到一起照料孩子老人,朝廷本来就要养着她们,给她们物资,让她们去照料更多孩童老人也不错,只是稍微多发一些物资,却比再特意去雇人划算。

还有这轮值轮休,虽然有躲懒的嫌疑,但能在春节冬至时,也轮流有人等在衙门,不至于使百姓无处可去,倒也……能接受。

这教养孩童的确也是好法子,朱元璋年幼时读不起书,很重视教育,自然是点点头。

能让那些孩子读书认字,学得好为衙门驿站做文书小吏,甚至可以试试考科举,学不好去老人那边学手艺出去做工,总归长大了出了养济院饿不死。

还有这养老银子,还有这奖金绩效考核指标,节假日福利待遇,朱元璋把自己代入官员,只觉得的确是优渥无比,不做好差事会亏心。

就是太优渥了,他不想批。

给官员三分颜色他们就能开染坊,给他们一点可乘之机就要贪污受贿,这样真能拿捏住他们吗?

最后朱元璋在殷灵毓的折子尾声里看到一句试点,摸着胡子,眼中闪过一丝罕见的犹豫,但很快,那犹豫又被惯常的锐利所取代。

无论如何,至少养济院得先在应天府试试,若有效,推广大明上下,若是不行……

次日一早,早朝上,宦官刚唱喏完,朱元璋也扫视完了群臣,声音比之往日没什么差别,但说出来的话在满殿大臣耳中简直犹如天籁。

“往后试行辰时初上朝,也不必提前一个时辰点卯了,礼部给咱拿个章程出来。”

嗯?

嗯?!!!

他们没听错吧?

陛下说什么?辰时?!

崔亮和其他礼部官员那是既不困了也不累了,立马开始往出站。

不就是规划一个简洁的礼仪吗?他们可以!他们半个时辰都用不上!

上位您别反悔!

有那大臣年纪大的,还有那不方便吃饭的,家里离得远的,总之大多数人都是两腿酸软,腹内空空地陪朱元璋上早朝,朱元璋有的时候会吃早饭,可大多数时间还是直接上朝,他们就是铁打的也熬不住哇!

若是改到辰时,再简化流程,他们卯时都能再拖一会儿再出门!哪儿像现在,天都不亮呢,人已经站在午门待检了!

朱元璋看着立刻热情洋溢的朝堂,一个比一个精神的大臣,还有这他梦寐以求的办事效率,难得陷入了沉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诚不欺咱!《六韬引谚》的确没说错!

最新小说: 七零知青喜当妈,绝嗣糙汉宠不停 年代:小鲛人她暴揍列强 侯府繁华迷人眼?小福女选择种田! 闪婚三年被绿,我提离婚你跪什么 没钱赛什么车? 警校组都在怀疑我的酒精浓度 重生的猫警长 强制文男主?你不要我要! 太奶托梦喊我回家后,灵气复苏了 女子监狱长?无良作者别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