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鱼贩?
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他现在连演鱼贩的机会都很难争取到。
他只是觉得,这光幕未免也太“实事求是”了点,连未来的角色都这么……接地气。
然而,光幕的播放仍在继续。
镜头聚焦在高启强(张松文饰)的脸上,特别是他的眼睛。
那是一个混乱而充满生活噪音的环境。旧厂街的菜市场,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高启强一边麻利地杀鱼,一边陪着笑脸应付着挑剔的顾客。他的腰微微佝偻着,姿态放得很低,仿佛已经习惯了这种卑微。
“强哥,快点!这鱼鳞都没刮干净!”一个看上去就不太好惹的客人,大声嚷嚷着。
高启强连忙点头哈腰:“诶诶,马上就好,马上就好!”
他的笑容有些僵硬,眼神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屈辱和麻木。
但就在这时,他的目光无意中扫过市场入口,看到了什么,眼神骤然一紧,仿佛受惊的兔子,下意识地想往后缩。
是两个穿着市场管理制服的人,正朝着他的摊位走来,脸色不善。
高启强的呼吸瞬间变得急促起来,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慌乱和恳求。
他搓着手,迎上前去,声音带着颤抖:“唐哥,唐哥,宽限两天,就两天……”
“宽限?上个月的卫生费交了吗?这个月的摊位费呢?”领头的唐小龙(剧中角色名)一脸蛮横,根本不听他解释。
“我……”高启强语塞,眼神黯淡下去,充满了小人物面对强权的无力感。他想争辩,想说自己起早贪黑挣点钱不容易,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知道,争辩没用,只会招来更难堪的羞辱。
这一刻,张松文将高启强那种长期被欺压、逆来顺受、挣扎在底层生活线上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没有声嘶力竭的控诉,没有夸张的肢体动作,仅仅是几个细微的表情,一个躲闪的眼神,一个欲言又止的动作,就将人物内心的苦涩、无奈和挣扎,清晰地传递了出来。
屏幕前的喧嚣,不知不觉间安静了下来。
那些原本还在嘲笑“卖鱼佬”的观众,此刻仿佛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喉咙。
他们看着画面里那个卑微的中年男人,看着他眼中那几乎要熄灭、却又顽强地残存着一丝对“活下去”的渴望的光芒,心中忽然泛起一种莫名的酸楚。
“这……演得……好像真的挺惨的。”
“是啊,感觉他不是在演,他就是那个被欺负的鱼贩子。”
“这眼神里的东西……有点复杂啊。”
“刚才谁说他没演技来着?”
弹幕的数量减少了,但质量却在提升。嘲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带着惊讶和思考的评论。
平行时空的张松文,也看得入了神。
他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看到了那些为了生计而不得不低头的瞬间,看到了那些隐藏在笑容背后的辛酸。
他更能理解画面中高启强的处境和心境。
这种理解,让他对光幕中那个“自己”的表演,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鸣。
他发现,“自己”处理这些细节的方式,和他曾经在脑海中演练过无数遍的某些想法,不谋而合,甚至……更加精准,更加动人。
“他……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式来表达的?”张松文下意识地开始分析起来,完全忘记了自己之前的尴尬和羞耻,沉浸在了对表演本身的探讨中。
(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