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让你盘点娱乐圈废柴:你盘狂飙? > 第13章 什么?!这么好的片子没拿奖?!

第13章 什么?!这么好的片子没拿奖?!(1 / 2)

这句话,最初可能只是小范围内的调侃,但很快,就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

一方面,是因为张松文的表演确实“不像演的”,真实得可怕,让观众产生了“他是不是真的经历过这些”的错觉。

另一方面,也带着一种对演员演技的最高褒奖——当表演的痕迹完全消失,角色仿佛就是演员本人时,那便是演技的极致。

光幕似乎也觉得这个梗很有意思,特意将其放大,展示在全球观众面前。

【网络热梗:“建议查查张松文,不像演的!”】

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各种各样围绕这个梗进行的二次创作。

有网友将高启强处理鱼的片段,和他现实中(光幕之前展示的)在菜市场买菜的画面剪辑在一起,配上“不像演的”字幕。

有网友将高启强与徐江周旋时那隐忍算计的眼神,和他接受采访时略显局促的表情放在一起对比,反差巨大,更显戏剧性。

还有网友用这个梗来调侃其他演技浮夸的演员:“建议查查某某某,太像演的了!”

一时间,“建议查查张松文,不像演的”这句话,成为了全球网络上最火爆的流行语之一。

它以一种戏谑而又充满敬意的方式,肯定了张松文的演技,也让他的名字和“演技炸裂”这个标签,牢牢地绑定在了一起。

“哈哈哈哈!这个梗太好笑了!”

“确实!他演得太真了,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本色出演!”

“这是对演技最高的评价了吧?”

“以后判断一个演员演技好不好,就看有没有人建议查他!”

“张松文老师,凭一己之力,提高了我们对演技的要求!”

就连平行时空的张松文,看到这个热梗时,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能理解观众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他在揣摩角色时,确实会尽可能地去贴近,去寻找角色和自己身上的共通点,甚至去“成为”角色。

这种“沉浸式”的表演方式,是他多年来坚持的信条。

如今,通过光幕的展示,这种坚持得到了如此广泛而有趣的认可,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他没有觉得被冒犯,反而觉得很荣幸。

这句“不像演的”,是对他演员身份最好的注解。

热梗的诞生,只是《狂飙》和张松文引发的巨大反响中的一个缩影。

随着表演片段和数据的不断冲击,全球的媒体和观众,对张松文的评价,已经从最初的“他是谁?”,彻底转变为铺天盖地的赞誉。

光幕开始展示一些来自未来的、对张松文演技的评价。

【权威媒体A(模拟):“张松文在《狂飙》中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他精准地捕捉到了高启强从一个底层鱼贩到黑道大佬的心路历程,将人性的复杂与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好演员,是如何用细节和灵魂去塑造角色的。”】

【知名影评人B(模拟):“如果说《狂飙》是一部成功的剧集,那么张松文无疑是这部剧的灵魂。他贡献了现象级的表演,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表情,都充满了戏剧张力。他证明了,一个演员的魅力,可以超越外貌和年龄的限制。”】

【普通观众C(模拟弹幕):“以前觉得长得帅才叫演员,看了张松文老师,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演技!”】

【普通观众D(模拟评论):“他演的高启强,让我又爱又恨又怕,这个角色太立体了!张老师演技封神!”】

【普通观众E(模拟社交媒体):“我已经把张松文老师的表演片段看了N遍了,每次看都有新的发现!细节太到位了!”】

光幕上,各种赞美之词如同雪片般飞来。

最新小说: 穿进古早言情当女主[现代版] 高考后,人生开始随心所欲 高武末世:我被姐姐捡回了家 上辈子苦够了,打死她都不嫁了 塌房?我拆了你这破娱乐圈 七零男主恶毒小妈,但躺赢 没钱赛什么车? 换嫁东宫,绝嗣太子轻点宠 人在吞噬,成了罗峰的金手指 侯府繁华迷人眼?小福女选择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