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好吧?是不是被哪个大导演看上了?”
“就他那长相?能演啥啊?”
“估计是走了狗屎运了!”
议论声中,羡慕有之,嫉妒有之,但更多的,还是带着一种看热闹和不相信的意味。
王宝枪听着这些议论,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憨厚的、不知所措的bewildered(迷茫困惑)。
他知道自己长得不好看,没文化,普通话也说不好。
他能上榜,真的是因为……运气吗?
还是像之前那个张松文一样,这个光幕,其实是在展示他未来的成就?
如果是未来……那他未来,真的能成为“杰出明星”吗?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沾满灰尘的鞋子,又摸了摸干瘪的口袋,心中充满了迷茫。
他只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穷小子,在北京漂了几年,依旧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每天为了一个几十块钱的群演机会而奔波。
未来?
他甚至不敢去想太远的未来。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接到有台词的角色,能挣到足够的钱,给家里盖个新房子。
“杰出明星”?那对他来说,太遥远了,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
光幕似乎捕捉到了他的迷茫,也回应着观众对于他“戏路窄”的质疑。
画面开始播放一些片段。
首先出现的,是在电影《天下无贼》中,“傻根”这个角色的经典场面。
他穿着不合身的衣服,背着一个装满了钱的布包,眼神清澈,笑容纯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毫无保留的信任。
“谁是贼?你们谁是贼?站出来给我看看!”他一脸认真地质问着火车上的各路人马,那份天真和执拗,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当他得知自己的钱被偷(虽然最后被刘德华饰演的角色换了回来)时,那种伤心欲绝、嚎啕大哭的样子,也充满了感染力,让观众忍不住心疼。
“傻根”这个形象,确实深入人心。
他的表演,质朴、真诚,将一个涉世未深、善良到有些愚钝的农村小伙,刻画得活灵活现。
“哈哈哈!傻根!真的是他!”
“这段我看过!当时觉得这小伙子演得真好,太逗了!”
“是啊,很本色出演的感觉。”
“演傻子确实是一绝。”
观众们对这个角色的认可度很高。
但紧接着,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但是……他好像一直都是演这种类型的角色吧?”
“对啊,感觉他演不了别的。”
“这就是所谓的‘本色出演’吧?换个角色可能就不行了。”
“戏路太窄了,演来演去都是傻根。”
“如果只是靠一个‘傻根’形象,就能排第九,那这个榜单也太水了吧?”
人们普遍认为,王宝枪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沾了“傻根”这个角色的光,是本色出演的胜利,而非演技的体现。
他的戏路,似乎已经被这个过于成功的角色给框住了。
未来,还能有什么突破呢?
就在观众普遍不看好他未来发展的时候,光幕的画面,陡然一变。
(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