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总是伴随着一种独特的静谧和初生的希望。当第一缕微弱的晨曦刺破了笼罩木叶村的夜幕,将天空染上一抹淡淡的鱼肚白时,更木已经悄然无声地站在了他家那清雅的庭院之中。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泡茶或看书,而是微微闭上了双眼,挺拔的身影如同磐石般静立,仿佛与这即将苏醒的天地融为了一体。他的感知,如同无形的潮水,以他为中心,温柔而又无孔不入地向着四面八方蔓延开去,覆盖了整个木叶村,甚至延伸至更远的地方。
他并非在刻意探查什么,也不是在寻找特定的目标,他只是在……倾听。
用一种超越了听觉、超越了五感的方式,倾听着这个村落从沉睡中缓缓苏醒的声音,倾听着这片土地上无数生命所共同谱写的乐章。
首先传入他感知的,是远处村郊传来的第一声鸡鸣。那声音并不洪亮,甚至有些沙哑,却如同一个信号,打破了深夜的沉寂,宣告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紧接着,是更加细微的声音。那是负责夜间巡逻的忍者小队,在屋顶上极其轻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脚步声。他们的动作迅捷而隐秘,查克拉内敛,步伐落地无声,但那细微的衣袂摩擦声、以及身体移动时带起的微弱气流变化,都清晰地呈现在更木的感知之中。他们在黎明前的最后一刻,依然尽忠职守地守护着村子的安宁。
随后,村子里开始响起一些属于生活的声音。那是早起的主妇推开自家木门时发出的“吱呀”声,带着一丝睡意未消的慵懒;是某个勤劳的豆腐店老板,开始用石磨研磨豆子时发出的均匀而富有节奏的摩擦声;是远处训练场上传来的、某个早起修炼的忍者击打木桩的沉闷“砰砰”声。
更远处,甚至传来了瀑布轰鸣的声音。那是位于村子边缘、作为某些特殊训练场所的瀑布,水流日夜不息地冲击着岩石,发出雄浑而持续的声响,如同这生命乐章中低沉的背景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声音加入到这首乐章之中。鸟儿开始在枝头鸣唱,清脆婉转;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街道上开始出现零星的行人,脚步声由远及近;店铺的门板被一块块卸下,发出哐当的声响;孩子们揉着惺忪睡眼被母亲从被窝里拉起来的抱怨声……
无数细微的、嘈杂的、属于生命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涌入更木的感知。这些声音,有的代表着勤劳,有的代表着活力,有的代表着秩序,有的代表着平凡的日常。它们彼此交织,看似杂乱无章,但在更木那超越常人的感知层面,却构成了一首无比复杂,却又异常和谐的生命交响诗。
每一个音符,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或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共同振动,共同呼吸,构成了这个名为“木叶”的村落独一无二的韵律。
更木静静地聆听着这一切。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但若是仔细观察,或许能从他那微微颤动的睫毛,或是嘴角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欣赏。
他在欣赏这首由无数平凡生命共同谱写的乐章,欣赏这份生机勃勃、充满了烟火气的活力。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留在这个“有趣”的世界,暂时作为一个旁观者的原因之一。
直到朝阳完全跃出地平线,金色的光芒洒满整个庭院,将他的身影也染上一层暖意,更木才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的眼神清澈如初,仿佛刚刚从一场美妙的音乐会中醒来。他再次深吸了一口清晨微凉的空气,转身走回屋内,新的一天,对他而言,依旧是那般平静而自在。而那首属于木叶的生命交响诗,则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日复一日地奏响着。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在木叶村一家颇受欢迎的甜品店里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甜糯的香气,混合着红豆沙、抹茶和各种水果的味道,令人心情愉悦。店里的客人不多,三三两两地坐着,享受着悠闲的午后时光。
更木独自一人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摆放着一小碟精致的三色丸子。粉色、白色、绿色的小丸子串在一起,看起来小巧可爱,散发着淡淡的糯米清香。他依旧保持着他那特有的、近乎仪式感的专注,用竹签轻轻拈起一颗丸子,小口地、缓慢地品尝着。他细细感受着糯米的软糯口感,以及其中蕴含的微弱甜意,仿佛不是在吃点心,而是在进行某种细致入微的研究。
就在这时,店门被“哗啦”一声推开,一个充满活力的身影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来人穿着一身便于活动的忍者服,外面套着一件米色的风衣,一头深紫色的短发显得英姿飒爽,嘴角总是习惯性地叼着一根细细的竹签(或类似物),眼神中带着几分野性和不羁。
“老板娘!还有没有那个季节限定的栗子大福了?给我来最后一份!”她人还没到柜台,响亮而略带沙哑的声音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店铺。
这位正是木叶特别上忍,御手洗红豆。以其豪爽的性格、特殊的战斗方式(与蛇有关)以及对甜食近乎狂热的喜爱而闻名。
柜台后的老板娘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歉意的笑容:“哎呀,红豆大人,真不巧,最后一份栗子大福,刚刚被这位客人买走了呢。”她说着,指了指安静坐在窗边的更木。
红豆顺着老板娘手指的方向看去,目光落在更木身上。她先是微微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艳。眼前的男人,虽然穿着简单,但气质实在太特别了。那种沉静、内敛,仿佛与周围甜腻的环境格格不入,却又奇异地吸引着人的目光。再加上那无可挑剔的、如同精雕细琢般的侧脸轮廓,让见惯了各种类型帅哥(比如她的老师大蛇丸年轻时)的红豆,也不由得多看了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