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杀到寄身的儿子傅彦名时,朱元璋想起女儿,才放过了这个外孙子。
傅友德和常遇春齐名,并称为朱元璋麾下的“二虎将”。可以说,论勇猛,徐达、汤和、蓝玉、冯胜等人,都在傅友德之下,唯有常遇春可以和他媲美,此时,常遇春已死多年。
元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命人攻打武昌,久攻不下,于是决定先攻下高冠山,来观察城中情况。傅友德率先打头阵,却不幸被敌人接连射中两箭,他不为所动,拔下箭继续作战,最终夺下高冠山,因此被任命为雄武卫指挥使。
以后平西蜀,取云南,他照样冲锋在前。
后来朱元璋在写《平西蜀文》的时候,就这样说道:”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
就是这样的猛将,被朱元璋震慑,宁死也不敢反他,可见皇权之可怕。
肯定有人在瘪嘴,他不是反了元朝吗,元朝难道不是皇帝当家。
不一样的,当时他是一个人,不反就会饿死。现在一大家子人,吃得饱穿得暖,要是只死自己一人,他怕个逑。
皇帝的可恶之处,就是灭族,由一族而三族,由三族而九族。恶到了极点,十族都不保。可怜的方孝孺,他的师友都得算上。这他妈是人干的事吗,畜生恐怕也做不出。
傅忠诚心劝道:“父亲既然这样了解皇上,何不像汤和伯伯一样,辞了这劳什子官,我们回到老家,做个富家翁不比什么都好。”
傅友德心里一愣,这不是他平常说的话,“为什么会这样想。”
“都是宋太祖不要脸,没带个好头,愣抢了人家孤儿寡母的江山。自己得国不正,看到一班如狼似虎的手下,如何安得下心来睡觉。”
傅有德读书虽不多,历朝开创之事还是知道的,反驳道:“他不是很仁慈吗!最后搞了个‘杯酒释兵权’,手下一班人算是得了善终。”
“他不是仁慈,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那你跟为父讲讲,他有怎样的苦衷。”
“他不敢做到天怒人怨的地步。对外,抢了孤儿寡母的天下;对内,若再残杀功臣,那就里外不是人了。到此地步,千夫所指,怎么坐得稳将山。”
“就算这样,不是还有酒醉错斩了郑子明那一回事嘛。“
”这个郑子明,是当时与柴荣、赵匡胤三人结义之人。赵匡胤能抢柴荣的江山,郑子明就不能抢赵匡胤的江山吗,所以,他必须死,因为他的威胁最大。”
”至于以后的岁月,赵匡胤为了维护他强抢过来的江山,将武将的地位一贬再贬,形成了一个军事上极弱的朝代,被金、元打得找不着北。最后将汉人的江山送给了蒙元,这又另当别论。“
傅友德‘咦’的一个长声:“儿子你长进了,只是你想多了,现如今的形势不能拿赵宋开朝来做比喻,就算太子身体有恙,不是还有秦王、晋王、燕王嘛。“
”尤其燕王朱棣,龙行虎步,最像皇上。皇上肯定会选燕王继承大位,不会出现孤儿寡母的局面。”
傅忠一阵冷笑,好一个龙行虎步,史书上无耻文人吹捧的的成祖朱棣,就做出了禽兽不如的诛十族的事。
收取感叹,傅钟盘算,是呀,朱允炆即位是十年后的事,傅友德如何能知道。
“假如皇上为了万世一系,选了皇孙朱允炆,那些叔叔们会服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