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里是皇帝与太子对话的格局,分明是一对农家父子在讨论家事。
朱家父子是所有皇帝与太子中的奇葩,俩人从不互相提防。这也跟朱元璋的出身有关。历朝开国君主,汉高祖出身可以说不高,但怎么说也是个亭长。
就朱元璋是个地地道道的下脚料。由乞丐而和尚,都是在社会最低层打拼,骨子里秉承的是农家重长子的传统。可以说终他一生,只有马皇后与朱标才是自己的家人,其他的儿子,那是亲戚好不好。就连孙子,他也不能一视同仁。除了朱标的儿子,他从未抱过任何孙子。说出来你别不信,他连孙子的名字都记不全。
朱珣来后,朱标率先开口:“九妹,父皇要你嫁给傅钟,你可愿意。”
朱珣脸上一红,低着头嘤咛说道:“全凭父皇、大哥作主。”
朱标:“你可知道那傅钟是什么样的人。”
朱珣后来才知道,是颖国公家的长子傅钟救了自己,可惜她没有势力去调查。
“我不清楚。”
朱标气道:“那傅钟全无一点公府之子的风范,常常与江湖上的贩夫走卒混在一起,你也愿意。”
朱珣:“自古婚姻都是父母之命,我的意愿不重要。”
朱标气笑了,“叫你来,就是问问你对将来的夫婿有什么要求。我们家可不兴什么公子搭救,以身相许的戏文故事。”
朱珣:“我生母去世时留有遗书,叮嘱我兄弟姐妹多,千万不要提过分的要求,只听父皇、母后的话就是。”
朱标还想争取朱珣站到自己这边,便实话实说道:“父皇的意思,是看在傅友德的功劳上,才打算将你嫁到他家。”
朱珣:“父皇既然看中了傅家,我嫁过去就是了,父皇不会害我的。况且,能为父皇分忧,也是女儿尽孝的本分。”
对这个贴心小棉袄,朱元璋也过意不去,说道:“你大哥是真心为你好,你若不愿,我不会强求的。”
朱珣心里却想,一个公府嫡子,就不算于自己有救命之恩,能够把贩夫走卒当作人看,其心必善,必能善待自己。
于是坚定地回道:“大道五十,遁去其一。大道尚且不满,人又岂能求全。他若疼惜我,自然会走正道。他若不把我当回事,也是女儿的命,谁知道天上那块云有雨呢。”
真是个傻姑娘,一天天的,抱着佛、道、儒、墨诸家的书不放手,朱标气得不做声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有见识,不愧是咱的女儿。”
朱珣当着父皇,不能多说什么,对朱标,她的胆子就稍大一点。这是自己的终身幸福,再怎么淡然,也压不住心里的好奇,“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当她站在东宫客厅扭扭捏捏,不肯离去的时候,朱标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苦涩说道:“九妹,是不是想看看未来的夫婿?“
朱珣不好意思低着头,羞涩一笑,“我只是压不住好奇而已。”
朱标心里一叹,这样确定了的事,看与不看又有何意义。
“我跟你说清楚,要是看不中,可要说出来,父皇那里我会说话的。”
“父皇也说过,你若不愿意,谁能奈何你。”
朱珣毕竟心善,“尽量莫为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