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厂址以后就是洪江厂的厂址了。洪江厂人为了区分这已搬迁和未搬迁的两个厂区,便将新厂址称为新厂区;而低垛坝的厂区,当然顺理成章地就称之为老厂区了。
洪江厂的工人们,经过了十来个小时的颠簸,在距新厂区约两公里多的地方,停了下来。重新整队后,方才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新厂区。
工人们到了目的地后,顾不得晕车的劳顿,也顾不上休息,马上便“嘿嘿哟哟”地,将随着他们同到达的机器设备,先卸下了车。因这些车辆,第二天大早,又要赶回老厂区去,再运送机器设备过来。
洪江厂搬到的新厂址,前身也是贵航基地的个厂,是家生产航空仪表的工厂。
洪江厂的新厂区,就在航空仪表厂的厂址上。洪江厂搬迁至此的个重要原因,便是为了利用仪表厂原有的现成的厂房,以不耽搁部里整体生产任务的完成。
个工厂搬迁到个新厂区,需对厂房重新装修番,这和个家庭搬入个新家时,需要重新装修番,都是个道理。
洪江厂的新厂区里,虽有现成的厂房。但因洪江厂的机器设备和原仪表厂的机器设备不同,所以,洪江厂的机器设备进入这些厂房内,得重新安装。
重新安装机器设备,便需要先对这些厂房的地面重新打孔粧,以及铺设电线。得把准备工作都做好喽,意即兵法上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也。
小婧们到达新厂区时,先期抵达新厂区的小庐们,已经将厂房的地面孔粧打好,电缆线也已铺设完毕。
先锋队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后续到来的小婧们,到达新厂区后,即可以直接安装机床了。然后,工人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开工生产。这也就是说,后续到来的工人们,抵达新厂区后,并不能够直接进行生产,他们还要安装机床。
经过了近半个月连续不断的装卸和安装机器,两个车间所有的机床设备,便大体都安装好了。
机床安装到位了后,工人们开始自己调试自己使用的机床。
原本,调试机床应该是机修工人的活儿,但来因为机床太多。再者,厂里要求个月内,二个车间就要开工生产。洪江厂搬迁的口号是:边搬迁边生产,搬迁生产两不误。厂里要求:要把厂里打从号洞大石块掉下来后便停产损失的时间,争分夺秒地抢抓回来。
机床都到位后,厂里要求:要在个月内,二个车间都要开工生产。
机床都到位后,之所以不能马上就开工生产,这是因为,机床进了厂房后,并不能立即开动起来。因机床安装完毕后,还要在机床的底座周围,铺上水泥来加固。固定机床的水泥,需要有个星期的时间(那时没有速干水泥),才能慢慢干透。
于是,机床的调试时间,便只剩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
而两个车间的机床,约有两百台之多。
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调试几百台机床,而两个车间加起来,仅有十多个机修师傅。这十来个机修人员,要在这短短的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将几百台机床调试完毕,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此,显然便无法完成厂里下达的开工投产的进度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两个车间的领导,为了完成厂里下达的投产进度,决定发动群众,来完成此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洪江厂的工人们,除了干活的技术水平高之外,工人们对自己的机床性能,也很熟悉。很多工人在自己的床子出现些小故障时,往往自己就能动手修理。
工人们在机修师傅们大致示范了番机床的调试操作后,便基本学会了机床的调试法。
如此来,两个车间的领导,便安排机修人员,只负责安装调试那些精密的、大型的机床,而普通的机床,就交给了各台机床的主人,自己去调试了。
工人们对调试自己使用的机床,均是尽心尽力的。因为,自己调试自己使用的机床,若是调试不到位,那以后操作机床时,会因机床精度不准,产品的精度也不容易达标。机床若是精度不准,会给机床的操作者干活时,带来极大的麻烦,且还要自认倒霉(谁让你自己没把自己的机床调试到位的,活该!)。当然,若是有那个别的工人,自己实在调试不好自己的机床时,还是可以请机修师傅,来帮下小忙的。因为,谁也不会傻到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不是?
小婧们到达新厂区个月,工具车间和四车间,同时准时开工。
郑胜仁的双儿女:小庐和小婧,在第批搬迁的二个生产车间里上班。他两都是第批到达新厂区的工人,此时,他两均已开始上班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