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晁与耶律燕在哪里畅怀聊天的时候,耶律雄回到了自己的书房,在书房里他接到了来自前线的塘报。
根据前线转发来的塘报,目前华朝中路军已经完成了对蔚州的占领,同时华朝的西路军一方面集中三万人对大同府采取围困之策,另一方面西路军主帅陈开泰率领四万精锐直接扑向武州。
耶律雄看了看地图后自言自语道:“完了,全完了!”
黑衣斗篷来到书房看见闷闷不乐的耶律雄,黑衣斗篷开口道:“王爷,这才短短几天,你这究竟是怎么啦!”
耶律雄把一份契丹兵部转发过来的塘报给黑衣斗篷看,黑衣斗篷看了塘报上面的内容后大惊道:“王爷,情况为什么会这样!”
耶律雄道:“我们太大意了,我也没想到这个陈开泰敢这样用兵!”
黑衣斗篷道:“王爷,陈开泰虽然是沙场宿将,可是他的用兵能力还是很平庸的,除非他背后有高人指导!”
耶律雄道:“高人指导”
黑衣斗篷道:“王爷,你只需要给我三天时间,我就可以把事情查清楚!”
耶律雄道:“去吧!”
黑衣斗篷离开了留守府,像朔州方向驶去。
就在黑衣斗篷离开大同府的时候,远在沧州行辕的皇帝姬炳轩看着前线发来的塘报后可谓是眉开眼笑,因为一直徘徊不前的西路军终于下定决心沿着桑干河进军,只要实现了中路军与西路军会师,夺取山后九州就只是时间问题,最主要就是可以完成三路大军会合夹攻幽州歼灭契丹主力的战略构想。
翰林院学士陶贾看到皇帝喜笑眉开知道前线的战事一定是异常的胜利,毕竟皇帝姬炳轩指挥的东路军已经将契丹军主力引入涿州地区,双方已经进入对峙状态;现在中路军、西路军只要成功会师,那么战争就会像着有利于华朝的方向发展。
陶贾道:“陛下,这一次我们还真没发现安阳郡王能有如此大的能力,不仅成功的游说大同府推官崔志,还弄到了详细的幽云十六州地图,最重要的就是安阳郡王利用自己把耶律雄给戏耍,让耶律雄把心思放在郡王身上”。
皇帝姬炳轩道:“陶学士,这不是安阳郡王能力大的问题,而是安阳郡王冒着极大的风险进入大同府,就这一份勇气在我华朝的宗室子弟里面也没有几个!”
陶贾道:“皇上你的意思,是准备在这场战事结束后要加封安阳郡王为亲王吗?”
皇帝姬炳轩道:“加封亲王,如何赏赐有功之臣,最好不要是我出面!”
陶贾道:“陛下的意思,这次战争结束后,陛下要考察太子监国的能力,这也是你对太子的考验,尤其是看太子如何看待安阳郡王!”
皇帝姬炳轩道:“陶学士,太子看似文弱,其实内心有百万雄兵,通过这几次阁部转来的奏折、公文就可以看出太子已经把事务整理的井井有条,可是我还是想试一试太子,看他如何办理自己儿子之事!”
陶贾听闻后道:“皇上你这样做会不会让安阳郡王与太子之间产生什么误会呀!毕竟安阳郡王立下如此大功,怎么赏赐也不为过,可是安阳郡王如果被太子以监国名义加封为亲王,朝中就会有人攻击太子以权谋私,反之则是把决定权给圣上你,如果圣上批准太子的意见,那么安阳郡王就成为棘手可热的人物,不仅仅是开衙建府,最主要的就是有一大批小人就会围在他身边。”
皇帝姬炳轩道:“陶学士,为了华朝的百年大计,为了能够找一个合格的皇帝,我必须这样做!”
陶贾按照皇帝姬炳轩的意思,根据有关流程将战役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作战以来的有功人员上报到京师长安,中书令赵文忠、礼部尚书郝处俊、户部尚书阎景明、吏部尚书黄照、工部尚书王怀清、兵部左侍郎高普贤来到太子监国姬术宁所在的书房。
众位官员对姬术宁行礼道:“我等参加太子监国,太子监国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子监国姬术宁一副书生模样打扮道:“各位大人请起!”
各位大人在完成君臣之礼后,做为百官之首的中书令赵文忠像姬术宁奏告道:“太子殿下,这是沧州行辕发来的公文”
太子姬术宁看了奏折内容后道:“各位大人,对于这份上报的名单你们如何看”
兵部左侍郎高普贤道:“回禀太子殿下,每次大战之后兵部都要会同吏部、礼部、工部、户部对有军功之人进行考功,一乃激励前线将士为国效劳,二乃宣扬我朝王化,三乃提拔可用之才!”
太子姬术宁道:“大家觉得此次褒奖的六十四人里面有没有什么不妥的!”
吏部尚书黄照道:“太子殿下,这份褒奖名单是沧州行辕直接发过来的,这也应该是皇上的意思!”
太子姬术宁道:“诸位大人,在这份名单里面,我觉得还是有不妥之处!”
中书令赵文忠道:“请太子殿下明示!”
太子姬术宁道:“此次沧州行辕上报的六十四人中,我看见安阳郡王的名字放在了第一位,我认为这一项是不妥的!”
太子姬术宁这句话一说立马就让下面的几名官员面面相觊,因为谁都知道安阳郡王姬晁是太子的儿子,如果说错话那就不是罢官免职这么简单,搞得不好脑袋掉了都不知道怎么掉的。
这个时候,做为太子老师的礼部尚书郝处俊上奏道:“太子殿下,老臣以为对于安阳郡王的褒奖不为过,根据沧州行辕发来的公文,如果不是这一次安阳郡王及时提供地图等紧急军情,我天朝大军不可能如此迅速集结并完成战役目标,这一次中路军与西路军能够成功会师,就是安阳郡王之功,所以对于安阳郡王的褒奖,老臣觉得不以为过!”
太子道:“郝师傅,你这句话说的严重啦!此次安阳郡王虽然立下功勋,但是做为宗室子弟这是他应该做的,所以本太子的意见就是对于安阳郡王加封亲王的意见不允,但对于安阳郡王的职位可以适时调整!”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了,那就是太子姬术宁不同意将安阳郡王加封为亲王,但是可以在职务上进行调整。
这个时候吏部尚书黄照道:“回禀太子殿下,安阳郡王乃正四品千牛卫中郎将,按照沧州行辕上报之功勋,我等认为安阳郡王可以破格提升为检校上将军职位。”
太子姬术宁道:“不可,不可,检校上将军乃军人之最高荣誉,安阳郡王虽立小功,但是不可坏了祖宗之规矩!建议,安阳郡王姬晁调任正三品检校护军使,至于其它人之褒奖一概准许,将今日商议之结果呈报圣上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