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国士 > 第475章 济南之战也不难打

第475章 济南之战也不难打(2 / 2)

高起潜突然叫了一声:“住手!”

他背着手在大帐里走了几步,良久才道:“确实,自洪老亨来德州之后,关宁诸将纷纷想其示好。却想不到咱家往日是给他们的好处。对那群白眼狼,咱家已经失望了。倒是你这个‘混’帐东西,对某还算有几分忠心。说吧,你究竟想做什么?”

高起潜打仗不成,可他这几十年能够够一个小太监成长成司礼监首席秉笔,但就把握人心和朝廷政争上,已经磨练得炉火纯青了。

最近,朝堂中又有大变。

孙承宗满‘门’殉国之后,朝野大震。有鉴于河北已经急剧恶化的局势,崇祯皇帝急调洪承酬和孙传庭的陕军参战。

这已经是明帝王最后能够调动的敢战野战军团了,不过,等孙、洪二人一到京城,却引发了一场政治大风‘波’。事情发生在孙传庭身上,他以前本是陕西总督,这次进京,朝廷升孙传庭为兵部右待郎兼右佥都御史,指挥各路援军,地位和权力尚在洪承畴之上。

可问题是孙传庭和杨嗣昌以前就因为政见不和势成水火,杨阁老自然不想看到孙总督手握军权,对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

因此,在孙传庭抵达京郊后,杨嗣昌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让天子降旨不准他入京朝见,而洪承畴则在京郊受到慰劳,并奉旨进殿拜见崇祯帝。

孙传庭对此不平待遇自然大为不满,说了许多皇帝是昏君的话。

他本是东林出身,东林党人最大的‘毛’病是喜欢张嘴‘乱’说话,且只图自己痛,全然不考虑后果。

这些话传到崇祯皇帝耳朵里,自然令天子极不高兴。

而就在这个时候,杨嗣昌又向皇帝提出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并主张将陕西军全部留下,用于守卫蓟辽。毕竟,表面上看来,这一时期的大明朝内患已经得到初步的平定。而建奴已经成为明朝最大的威胁,关宁军好象也不太好使。倒是陕西秦军,兵强马壮,这些年算是在战场上磨练出来了。

崇祯皇帝听到杨阁老的提议,深以为然。

孙传庭对此极力反对,认为“秦军不可留也。留则贼势张,益于边,是代贼撤兵也。”杨嗣昌对孙传庭的意见置之不理,孙传庭对此不胜忧郁重重,在京城勾留了数日,突然病倒了,双耳再听不到声音。

一个聋子自然法带兵打仗,也没办法做官。

没奈之下,孙传庭只能‘交’出兵权,在京城休养。

如此一来,各路援军,整个明朝黄河以北的军队都归洪承畴节制。

高起潜在战场上的表现实在是太拙劣,战后搞好不好还要被追究责任,别说官职,‘性’命能否保住都成问题。而洪承畴就战后出任蓟辽总督,全面主持关宁军军务事已经是扳上钉钉的事情。没有节‘操’的关宁军诸将自然要跑去洪总制那里讨好,也没有人再来烧高公公这口冷灶了。

这个时候,还真的只有王允成一人跑自己这里来表忠心。若是就这么叉出去,今后还会有人来投效自己吗?

听到高起潜问,王允成道:“高公公想必也看得清楚,如今济南被围。而多尔衮和多铎两路大军正在向岳托部靠拢。以我军现在的兵力和志气,这一仗是必败疑的。就算有洪亨九坐镇,也扭转不过这个局势。况且,秦军现在还在河北,急切之间也赶不过来……”

“……末将听人说,孙元那贼子如今已经入了天子的法眼,究其原因,还不是在打了两场胜仗,而这两场胜仗却是我大明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这让陛下和朝廷总算能够对百姓有个‘交’代。”

“……但这两场胜利,末将觉得水分颇多。比如夜袭一战,建奴主力都去了通州,留在黄村的偏师兵力不足,又要分出一大半去追击卢总督。宁乡军面队的建奴自然不多,在加上孙元本就能打,侥幸斩了些人头罢了。”

“至于泊头镇之战,是不值一提。听人说,泊头镇的守军都是孔有德的兵,和咱们大明的军队也没有区别。拿下那里,也算不得什么。就算换末将去,也有信心赢下这一场……”

“……这点战绩,若是放在平日,也没什么了不起。再说,孙元的斩获中,未必就没有浮夸和杀良冒功。可陛下就信了,朝廷就信了。至于为何如此,还不是因为我大明朝连战连败,民心士气都已跌到最低,实在是太需要好消息了。”

王允成的声音大起来:“所以,末将以为,孙元能做的高公公一样能做。譬如这场济南之战,虽说肯定打不赢建奴。可要获取功勋,却是不难。”

“不难?”高起潜一呆:“怎么说?”

最新小说: 万历小捕快 嫡女重归 九州立志传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归藏 穿越大唐当股东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边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