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纨绔风流才子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园

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园(1 / 1)

一听说是去新宅院,伍召全也冒了出来,想要跟去,他一开口,刘信等人也是眼睁睁的看着刘子墨。

刘子墨不由失笑,指着伍召全笑骂道:“你急什么,在这里给我管住他们,我先去看看,可以的话,我们明天就搬进去。”

听到明天就能搬进去,伍召全顿时笑着推开了,刘信等人也连忙闪开,帮着陈安世将马车准备好了。

刘子墨带着小鱼,赵传进了马车,柱子和陈安世两人驾着马车出了如意坊,绕了几条街,这才来到了城东的玉林巷。

再次来到这座宅子面前,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原本已经有些斑驳的墙壁重新打磨了,大门也重新上了朱漆,两个崭新的灯笼高高挂着,就差门上放置牌匾的地方空着了。

一进院,正中一条青灰的砖石路直指着厅堂。厅门是四扇暗红色的扇门,中间的两扇门微微开着。侧廊的菱花纹木窗开着,干净爽朗。廊前放着藤椅和藤桌,离藤桌三尺,花草正浓。原本荒疏的院落,竟在花草的衬映下显得生动质朴了些。墙外的高树上,间或着几声惊人的鸟鸣。墙面虽仍然有些斑驳,但从墙上砖搭成的小窗和四周的装饰,仍可见其洒脱简丽的风格。屋顶出檐比较少,正是前些年在工匠间流行的制作样式。

刘子墨对于古代宅院一直很感兴趣,去苏州玩时就是为了参观苏州园林。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刘子墨一直期盼自己也能有一所类似苏州园林内的院子一样的宅子,苏州园林有着“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来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载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刘子墨在游苏州园林的时候,记得那个导游介绍说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

这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宅院,是王全忠的曾祖父辈的时候建造的,那个时候王家还是南京城的大富人家,建造宅院的时候着实花了很多心思,其中很多都是参照苏州园林的构造布置,虽然比起苏州园林来说,少了几分巧,也没有了那种奇,由于地处位置和占地面积的原因,宅内也没有小桥流水那种典雅的画面,不过却是被当做王家祖宅来建的,在材料上都是用当时最上乘的,请的工匠师傅也是南京城最好的,花费了数万两银子,用了几年时间才建成的,整所宅院显得十分大气,透着一种沧桑的感觉。

这也是为何赵传让人只用了不到十天时间就将这所宅院翻修了一番的原因,这所宅院虽然有着几十年历史了,可是其中的砖墙栋梁却没有很大损坏,请来的师傅也只是清理了一番杂草,将里面的水池重新疏通了一番,再将整个宅院打扫了一遍,可以说刘子墨看到的就是当初王家祖宅的样式。

沿路走下来,刘子墨越来越满意,不知道什么原因,王家祖宅建的时候,这大门和第一重院落建造的十分普通,看不出任何出奇之处,可是越到里面发现布置愈发精巧,雕栏画栋,山亭水榭。那水池里竟然还放养了数十尾红鲤鱼,清亮的水中一片鲜红,煞是惹眼。

看到刘子墨脸上露出的笑意,赵传也是跟着笑了,老实说这座宅院他并未发太多的精力,只是让那些工匠加紧动工,要不是前两天他家少爷突然让自己好好伺候刘子墨,这水池哪里有鱼啊,是他昨天才买来让人放的。

“很好,我很满意,赵传啊,这花了不少银子吧?都从如意坊里支取,拿个整数吧,剩下的你自己拿去花了,回头给我个账单就可以。”当刘子墨走出来的时候,还有着意犹未尽的感觉,在马车上对着赵传说话的时候也随性了些。

“多谢刘爷赏赐。不知这牌匾上应该提什么字?”坐在马车上无法行礼,赵传只好略微躬了躬身说道。

刘子墨闻言眉头一皱,这宅子取名确实是件大事,也是门学问,他一下子还没想好取什么名字呢。本来他可以让南京城的某位名士来取的,可是他现在自己就是在南京城素有小名的才子了,又不认识什么致仕的老大人,这取名还真不好请别人,想来想去刘子墨都没想到一个合适的名字。

想着那曲径通幽,山水流石的静止,他已经等不及了,待会回去就让众人收拾东西,明天就搬过去住。

“那叫叫刘园吧!”

就在这一句话中,原本王氏的祖宅,顿时变换了主人,也换了名称,以另一个面貌出现在南京城。

给读者的话:

今天第二更到!大家是否喜欢苏州园林呢?马上就是高潮了……

最新小说: 江边的月亮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归藏 穿越大唐当股东 嫡女重归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九州立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