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穿越言情 > 蜀汉军中当先生 > 053章 别想左右逢源

053章 别想左右逢源(1 / 2)

章别想左右逢源

第二点,当色配婚。

就是士家之女只能配嫁于士兵,士家寡妇由官府指派,也配于士兵。

第三点,家属连坐。

军士逃亡,株连家属。如果士兵逃回家里,则处斩;士兵逃亡回家,一天内家属不扭送或报官,则家属同罪。

据记载,有一个女子,刚嫁到夫家没有几天,夫君的面都没有见到,那名士兵逃跑了。按照律法,这个逃兵的妻子也要处死。

自然,他们遇到一个好官,上书曹睿,才免了这个女子的罪。

任何兵役制度都有长处有短处。

比如,汉军的义务兵役制度,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兵源数量,但是兵卒服役时间短,训练时间短,老兵难以固定,战斗力就很容易下降。

甚至还有不少人,不愿从军,于是宁愿投身世家为奴,使世家大族做大,汉军的兵源却在减少。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李坤做了一些尝试。在西城,编制队伍的时候,那个千人的队伍,就是尝试的开始。

他们以本地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主,感念汉军的恩德,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才投入汉军,具有曹魏专业士兵的意味。但是,从妻女,家人的角度,是完全的自由农户,没有全家为军的拖累,还可以享受投军的好处。

所以,冬天袭击上庸的时候,包括训练中,条件很苦,这些人训练得也很认真。因为打下上庸,西城就是安全的,他们住在西城的家人就是安定的。

也是因为这一点,李坤相信上庸可以拿下来。

而应对魏军的措施,自然是根据曹魏军的特点而做,核心就是善待。

曹魏的军户制度存在的缺点还是很多的。当年曹操是为了吸收黄巾流民采取的办法,拥有了稳定的兵员,安置了这些人的家属,巩固了后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都慢慢地安定下来,开始稳定生活,军户制度的问题慢慢地就显现出来了。

第一个,就是财政上的巨大负担。

曹魏的军户兵不事生产,北对鲜卑,南对东吴,西对大汉,连年用兵。打仗其实打的就是兵马钱粮,如此三面作战,消耗必然巨大,时间一长,财政负担加重,必难以持久。

自然,后来的许多军户改为了屯田军,那战斗力就受影响,大部分可以忽略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道理都是一样的。

所以汉军可以采用四两拨千斤的战术,以彭越为榜样,训练精锐消耗之。以战养战,把战场固定于曹魏地区,可以大幅度地消耗曹魏。

第二个是兵员年龄的老化。时间的推移,许多人年龄偏大,进入中年,进入老年,整个曹魏军的年龄构成就会往偏大的方向偏移,战斗力就会显著下降。

其三,就是内部矛盾的加剧。

比如,军户中存在许多不想从军的人。

这些人想改军户的身份,难度极大,是需要曹魏的皇帝下诏的。这么多年下来,也是屈指可数,基本上是极其特殊的情况。

某些世家高官则是采取放长假的办法。

而对普通人而言,基本上是逃亡他乡,改名换姓,重新入籍。所以对普通军户来说,一入军户深似海,世世代代就别想脱离了。

比如那个当色婚配。简直是丧尽天良。

是,当色婚配保护了士兵的军婚权利,但同时也牺牲了士卒里的士女和士家寡妻,造成士家婚姻不和谐的现象,甚至出现老夫少妻,通奸杀夫案件。对于军队来说,这是极其不稳定的因素。

而且,曹魏自曹操以来,曹丕和曹睿都没有吸取当年宛城的教训,继承了曹操的好色特点,还变本加厉,给这些军户的家庭造成持续的伤害。

曹丕曾经下诏登记寡妇,由政府配嫁。有的太守诚实,如实录寡妇;但是许多郡守为了多些政绩,把已经再嫁的寡妇也强行拆离,徒增民怨。

曹睿更是自即位以来,淫奢极欲,多占幼女,或夺士妻。他曾经下诏将已经嫁为吏民妻子的士女夺婚,重新嫁给士兵,本人则乘机挑选有姿色者,占为己有。

士兵的女儿只能嫁给士兵,即使已经嫁给非士兵者,也要夺婚再嫁。

这样的规定,士兵只有封侯,死后家室才不嫁其妻。可是,能够封侯的士兵毕竟凤毛麟角,绝大部分十兵的遗孀还是要被再嫁。

所以,如果大汉承诺给他们良籍的身份,分给田地,组织生产,善待家人,开始新的生活。汉军则可以得到人口钱粮的补充,各取其利,岂不是很好?所以是大有可为。

说完了汉军,说完了曹魏军,然后就是大汉内部了。这是找这么多人来的缘由。

最新小说: 魔都奇缘楚小杰 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 拜师通天:开局仿制开天斧 我靠吃软饭成为第一剑修 不扔石头狗不叫 踏星行 末世:我在末日究极修仙 一统江湖:他只是一个小虾 金庸大庆:说我无耻?耻你老木! 综武:庆国开局,读书识字成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