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灯光下。
一辆蓝色的法拉利,在东西九龙的各条街道上,来回巡游着。
法拉利的驾驶室里,坐着一名年约岁的帅气男子。
这名年轻的帅气男子,正是关祖。
关祖每经过一条街道,都会把行人的情况,默默记下来。
昨晚听完周苏的汇报,他便动了开分店的念头。
港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
区区三家门店,远远不足以让港岛的A货市场饱和。
关祖打算多开几间分店。
不过,开分店是一件讲究的事情。
一般而言,各个区的市民基本都有固定的生活范围。
能在各个区,各条街道开分店,当然是最好的。
但这个做法太愚蠢。
成本和收益根本不成正比。
门店的租金和装修花费不大,但店员的薪水却是一项庞大的支出。
所以开分店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
首先要考虑的是,该区的常驻人口数量。
打个比方,把分店开到荒无人烟的东龙岛,一年能卖出一件都偷笑了。
其次要考虑的是,该区市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
本来,关祖以为凭借太古城的流量,太古城店的销量应该是最高的。
太古城在本岛东区,地处英皇道,交通便利。
往西是湾仔,往东是筲箕湾。
这两个区都是最早开发的区域,按理说,两区市民普遍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
但偏偏太古城店的销量是最低的。
昨晚,关祖满腹疑惑地巡游了本岛,总算想明白个中原因。
现在是十年代中,本岛这边的主流人群,还是以外国人为主。
外国人具有较强的版权意识。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有较高的薪水,所以对精品服饰并不感冒。
至于中环、湾仔和筲箕湾的普通白领,大多在英资公司上班。
或许是顾忌上司的看法,这部分人也没几个买A货。
这部分白领本是关祖的目标人群。
他们不买,太古城店的销量自然就差强人意。
关祖想通这点,决定把新的分店开在九龙。
而这,正是他今晚巡游东西九龙的原因。
考虑到通菜街已经有两间门店,关祖没打算把新的分店开在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