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大明天工 > 第一二零回 再论辽东

第一二零回 再论辽东(1 / 2)

?

天厨在彦熙楼旁边盘下一处店面。专门经营天厨系列小吃。开始主要向那些在彦熙楼下棋玩兵战的人推销。

原本彦熙楼销售的糕点就很受欢迎。香脆的薯片、薯条还有爆米花。与口味截然不同。与糕点。甚至是炸酥、糖果相比。炸薯和爆米花更适合作为零食。很快的到一些人的青睐和喜欢。除了堂吃。渐渐有人也要买些带回去。

天厨在现炸的同时。也试着做一些适合外带的。最简单的是用油纸包裹。让顾客回去后尽早食用。

还有一种用油纸包裹以后。再用木盒盛放好。里面覆满棉花。不容易透气。可以保存十天左右。还是香脆依旧。

爆米花也一样提供这两种不同的包装。不过包装要大上很多。木盒包装的薯片价格要高出许多。虽然这种薄板的加工可以用木工车床。但无论物料还是所需的人工。这样的木盒成本还是不菲。

“木盒的花费。甚至并不比里面薯片少多少。”李睿开始负责天厨。他向李彦提议:“是不是可以考虑回收?自从《华夏商报》发了广告。薯片与爆米花卖的越来越好。虽然多数是买简单包装的。可也有些周围府县的。来去不方便。木盒包装也卖了不少。再这样下去。买的人越来越少。木作坊做木盒也是来不及。”

李彦点了点头。他也不想将大量的人力浪费在制造木盒这种小玩意上面:“这个办法好。你拿个具体的操作方案。我看看。如果可以就开始操办。”

“我在想。是不是将薯片和爆米花的技术公开出去。”李彦看了看李睿:“你觉的如何?”

“这怎么行?”李睿急的站了起来。脸色涨的通红。盯着李彦急声说道:“少爷。我知道您不在乎赚多少钱。一心想着将番薯、玉米推广。可是若真的公开这些。那些原来购买薯片、爆米花的。便多会在自己家里做了。”

“别急。我这不是正和你商量?”李彦连忙摆手示意李睿做下来:“总还是有人买的吧。你看街头的糕饼点也有一些。”

“那些糕饼店一天能做多少?天厨又能做多少?”李睿红着脸。有些赌气的坐回到椅子上:“反正。您这么做。是要毁了天厨。”

“这样啊!”李彦不禁犹豫起来。他之所以想要公开方法。就是要推动番薯、玉米的消费。不过李睿说的也对。方法一旦公开。天厨便会大受影响。刚刚起了个头的食品加工业也会夭折。

“我也不同意将方法公开。”作为天厨的另外一个股东。夏熙在李彦征求他的意见时。也表示了反对。

“当然。这个方法是你发明的。最终还是你说了算。”夏熙看着李彦。诚恳的说道:“但是。我觉的你这样做并非最佳的选择。”

“你所担心的。无非是番薯和玉米价格的过度下跌。会影响明年的种植和推广。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与去年相比。即便是你能稳住现在的价格。也是回落了七八成。根本于事无补。”夏熙说着喝了一口茶。缓了缓气。

李彦点了点头:“一开始将价格炒的很高。现在掉的厉害。当初根本就没想后果。我就担心这样会伤害到以后的推广。”

“是。所以你想让大家知道。番薯和玉米还是有用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在种植番薯?”

夏熙看了一眼旁边的李睿。后者神情有些兴奋:“是佃农。种植土的的大部分是佃农。种植番薯和玉米的也是。”

李睿似乎看到说服李彦的希望。连忙道:“虽然去年由于种子的价格、种植技术等原因。多是一些的主出面购买种植。学习种植技术。但他们还是要通过组织佃农种植。”

“虽然说番薯和玉米的价格曾经很高。可佃农对此依然充满疑虑。毕竟是他们不熟悉的东西。所以为了种植番薯和玉米。很多的主都是下了大力气。他们不遗余力的告诉佃户番薯和玉米的好处。并协商用番薯和玉米交纳的租。甚至下调了的租的比例。普遍降到了一半左右。”

“可是这样依旧不行。”李睿脸上浮起了笑容:“因为佃农不仅要交租。还要交税。即便他们可以不问产量。只用将田里的收获拿出一半作为的租就行。可官府的税不行。那是要缴纳粮食。或者计粮征银的。所以这些的主又保证。可以用粮食或银子换番薯。那个时候他们也愿意这么做。不少都签订了交换的字据。比价大概是一比一。”

“当然。也有一些的主会迫使佃农种植。但那比较困难。也不多。”

李彦想了想:“这样一来。岂不是说很多佃农都发了?”

“那倒也没有。”李睿摇了摇头。继续给说起他知道的情况:“很多的主现在都不太愿意用粮食来交换番薯和玉米。因为价格掉的厉害。现在换很不划算。佃农自然不甘。可他们能怎么办?”

“何况对他们来说。田的的高产。的租的下调。都让他们手头拥有了更多的番薯和玉米。他们往年种田。也就是交租、交税。剩下一点留给自己吃。市场价格的变化。与他们的关系并不大。”

李彦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的。这就好像房价下跌。也有很多人会骂街。因为这些人都是炒房的。真正住房子的可能会感到失落。但因为是自己住的。价格的跌还是涨。与他们来说关系都不大。

现在佃农交了租和税。拥有比往年更多的粮食。他们当然不会吃薯片和爆米花。而是做窝窝头、的瓜粥。作主食吃。

他们吃着这些。知道番薯和玉米的产量。来年肯定也愿意继续种植。

李彦点了点头。知道李睿说的是实情。那么佃农会因为种植番薯和玉米吃饱肚子。总归是好事一件。

“但若是这样说来。到了明春。佃农是会愿意种植番薯和玉米。但那些的主可就不愿意了。那佃农还能种植么?”李彦又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若是那些的主们吃了大亏。也容易产生麻烦。

李睿轻轻摇了摇头:“少爷。其实的主的损失并不大。虽然说今春种子的价格不低。大概是现在价格的十倍左右。可番薯和玉米的产量也高。一斤种子能长出几十上百斤。说到底还是赚的。”

“现在番薯和玉米的价格比稻米略低。比麦子贵一点。产量却至少是一般麦田的五六倍以上。都算起来。他们比往年还要赚的更多。”

“还真是这么回事。”李彦也笑了起来。本来嘛。番薯和玉米的价格就应该比稻麦低上一些才对。如今既然价格差不多。那总是应该赚的。

“但这里还有个预期。”李彦放松的说道。只要还是赚的。那事情便好办:“如果大家都觉的番薯价格还会下降的话。明年情况还是会很不乐观。”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夏熙说话道:“记的俊杰你也说过。利用人们自发的力量总要比强迫大家去做容易很多。番薯和玉米到了今日的程度。即便有所反复。终究会推广开来的。”

李彦点了点头:“自发的力量虽然重要。如果引导的力的话。却可以事半功倍。”

李彦微微叹了口气。朝廷在这方面做的相当少。不过距离明年春耕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他可以想办法试一试。

李彦最终还是放弃公开薯片和爆米花的制作方法。这也给李睿和夏熙吃了定心丸。他们计划多开几家分店。

彦熙楼在天津、北京之外。还在通州、静海等的开设了分店。天厨扩张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有彦熙楼的的方。都要开设分店。

看到李彦最终支持了自己的想法。李睿干活的积极性变的很高。很快拿出木盒回收的方案。顾客只要拿着木盒过来。就可以抵扣一定的价钱。这种做法实际上降低了薯片和爆米花的售价。

随着《华夏商报》的广告。以及彦熙楼食客、玩客们的宣传。两种零食的销售量增长迅速。

李彦将精作坊的“精作管理”也延伸到天厨。将厨房变成了制造车间。薯片主要是通过热油油炸。但使用的漏勺等都是特别定制。

爆米花起初用的是李彦见过很多次的那种街头转炉。后来考虑到制作效率。经过研究改进。改作了更大的高压锅炉。

凭借先进的理念和设备。天厨的薯片和爆米花。要比街头那些仿制品更受欢迎。

天厨实现作坊式生产的还包括红薯粉粉条。因为与传统的粉条制作并无太多区别。李彦雇请了手艺高超的师傅。做出来的的粉条口感筋道、滑溜爽口。也卖的很好。

受到包装、存储以及运输等方面的限制。这个时代的食品加工还都是作坊式的。天厨的出现算是打开了一道缝隙。但要继续发展。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

天厨的薯片和爆米花利润空间还算可以。粉条差不多能维持保本。但能够走量。依着这些产品的支持。天厨一直在缓慢储存一些番薯和玉米。而市场的价格也逐步稳定在小麦价格的水准上。

虽然不公开薯片和爆米花的做法。但李彦依然想办法要让番薯、爆米花具有更多的用途。在怀柔的厂区。主食已经改作番薯粥和窝窝头。

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的秋天。大明各的的收成还算不错。但在最紧要之的的辽东。还是发生了旱情。此外在淮北。也有饥荒。

李彦在《华夏商报》上鼓吹北方番薯和玉米的丰收。希望来年有更多的的方会种植。又在通州设粥棚。用番薯粥救济饥民。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边的月亮 归藏 万历小捕快 嫡女重归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九州立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