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大明天工 > 第二四零二回 格物院

第二四零二回 格物院(2 / 2)

当然,就这个时代来说,其中最优秀的那部分人,未必掌握的专业知识最高深,但是他们的知识体系,却是相对比较完整和先进的,特别是有的观点和认识,承自李彦那里,又要远远超前,跳出了这个时代常见的一些误区。

在李彦的引导下,这些受过系统教育的学生,资质一般的,多成为工场、作坊中的技术骨干,他们的研究和创新能力虽然有限,但是在操作和执行上,又要比那些只凭经验的老师傅来得更好。

资质比较好的,多数

与生产相结合的研究开,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更偏性的研究,这也是李彦想要看到的。

就近代科技与生产力展的历史来说,科学理论的现,未必能够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展,譬如影响比较大的蒸汽机、珍妮纺纱机,与同时期的牛顿、笛卡尔等人并没有什么关系,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技术展,还不到讲究精准、科学的的层次。

大体来说,到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时候,也就是十八、十九世纪前后,包括电的现和使用,很多技术成果,都已经是实验室出来的,那才是科学的黄金时代。

就十七世纪来说,经验主义和手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科学展的最大作用,先是一种知识的启蒙,抛弃中世纪那种蒙昧的观念,才能够走上高速展的进程,先就是观念上的改变。

然后科学的知识也对经验主义的现起到补充和促进,比如对蒸汽机、纺织机的完善,科学知识也能指明正确的方向,譬如这个时代的西方医学,依然停留在“体液说”,经常使用放血之类的治疗方法,直到十九世纪,随着科学的展,才建立起后来的西医体系。

作为穿越,李知道科学是如何的重要,后世对华夏文明近现代化落后于世界的总结,大多认为华夏文明的科学精神不足,李彦虽然未必认同这样的观点,但也不会放弃将这一点尽早补上。

从天启二年开始,李彦先创办华夏书院、辽南学院、四海大学,分别位于北京、金州和天津,从名称的变化就可以看到办学的重点,如果说主要由华夏社运作的华夏书院仍然侧重于儒学,那么辽南学院和四海大学对杂学、技术,乃至商业都已经一视同仁,而经过四年的学习,天启六年也是第一届学生的毕业年份。

今年是乡试年份,华夏书院也有不少秀才身份的学生报名参加乡试,而在辽南学院和四海大学,基本无人报考,也可以看出不同学院的不同风格。

李彦从辽南学院、四海大学招募些在专业研究方面比较杰出的导师和学生,组成皇家格物院的骨干,虽然力量还很薄弱,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在过去,李彦是通过夏精作坊,以及辽南学院、四海大学进行一些专业研究,这虽然也是一种途径,不过,基础学科展,显然需要国家的大力推动,唯有如此,方能集中最大的资源力量,才能改变、并营造适合科学展的道理。

李彦也明白,格物院所囊括的很多,在大明帝国都被认为是“杂学”、“末学”,这个时代的精英,虽然都以博学著称,却多是持不太重视的态度。

当然也有徐光启、李之藻人在数学、机械、水利等方面的造诣很深,特别是徐光启,其博学,在很多领域的理解之深,甚至让李彦也望尘莫及。

更重要的是,他们未必知道科学展的深远影响和意义,却很积极地推动东西方学术交流,向西方的传教士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进行翻译和推广。

这些人受到传统文化的局限,还不能够超越这个时代,但与同时代的人相比,又要超前许多。

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很难让他们加入格物院,从事专门的研究,至少现在还不行。李彦就趁机向朱由校提出,依托皇家格物院,同时组建一座皇家格物学院,可以邀请他们前来讲学。

魏阉当政之时,曾经下令捣毁各的书院,京城的善书院、华夏书院等都遭了劫难,幸亏李彦动手比较快,才使得天下其他地方的书院免于灾难。

魏阉覆灭以后,随着政治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就像很多报刊一样,各地的学院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又一下子冒出很多,其中不仅有原来那些给关闭的学院重新建立,也有很多新建的学院。

虽然华夏向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不过办书院毕竟不同于办报纸,相比起来,数量上还是会差很多。

而在这些新建的书院中,皇家格物学院无是最特殊的,自从皇家博览会举办以来,推出以“皇家”授命的做法,似乎用“皇家”命名的情况越来越多。

为了避免给保守派责难攻击,李彦刻意保持低调,对外招募专业人才,也是以华夏工场的名义进行,一开始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甚至就连招生,也主要从辽南学院和四海大学中调剂,并通过这两座学院进行招生。(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Www..Com。章节更多,支持&泡 书 吧&!)

最新小说: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归藏 九州立志传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穿越大唐当股东 嫡女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