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三国之庶子称雄 > 第59章 意外惊喜

第59章 意外惊喜(2 / 2)

“回主公,我就是燕山王越。”王越恭敬地回道。

“好。好一个辽东大侠。”

蔡铭慨然唱道:“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唱完之后,蔡铭感慨道:“侠者,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观世之侠士,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者众,此侠之小者。捐躯赴国难,造一方之福,保一方平安,正不灭之正气者寡,此侠之大者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吾等当共勉之!”

蔡铭刚感慨完,那边一直与蔡铭抬杠的黑袍怪异文士,拍着酒葫芦高声赞道:“好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好一首让人热血沸腾的游侠诗,此诗可有名字?”

“侠客行。”

蔡铭言简意赅的说道。

那人听完之后,转身正儿八经的朝王越一拜道:“在下颍川戏忠,先前多有得罪,还望王大侠莫要见怪。”

王越本就是豪爽之人,朗声笑道:“不怪不怪,越先前也有不对。”

戏忠说完之后复又对蔡铭道:“忠囊中羞涩,酒葫芦空空,正要讨一份酒水,听说大人要征召属官,不知忠可当得?”

“这人也是来应征的,干这人性格怪异,恐怕之前嚷嚷着要自己亲自出来迎接的人,就是他了。可是戏忠这个名字却没听过,想来不是什么历史名人,不过,看其打扮样子,虽然怪异却也能看出是文士打扮。不管他是不是名人,有没有才能,人家自己送上门来,好歹也是个文人,自己却是不好拒绝,就权当是千金买马骨吧!”

蔡铭心中有了计较,忙不动声色的笑着应道:“能蒙先生能信任和支持,我高兴还来不及。”说完拉着戏忠的手,邀请戏忠与自己并肩进屋。

戏忠却并没有马上动身,而是学王越一般,突然朝蔡铭下拜道:“颍川戏忠拜见主公。”

蔡铭一愣,忙下意识的扶住戏忠,心中却是机动不已。这可是第一个拜自己为主公的士人。

古代对主公的称呼是极有讲究的不是什么人,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称为主公的。一般只有三种关系可以成为主公。第一种,臣下对君主的称呼。第二种,仆役对主人,或门客对主人的称呼。第三种,宾客对男主人的尊称。

现在这种情况,戏忠拜蔡铭为主公,明显就是将自己当做蔡铭的门客,也只有将自己当成蔡铭的门客才能称蔡铭为主公。否则得话,仅仅只是应征为蔡铭的属官的话,若是巴郡太守下面的属官就应该称蔡铭为府君;若是建威将军下面的属官就应该称为将军。

因为此时,天下还未乱,天下的君主只有一个那就是当今皇帝刘宏。在《三国演义》中,在董卓之乱前,里面下属只要不是其门客或仆人,都只是以官职来称呼其长官的。最早出现主公的称呼,是董卓控制了朝廷后,李儒称董卓为主公,其他的则是在诸侯讨董时,那些诸侯属下开始称呼他们为主公。

就像现在因为蔡铭还没有拿到太守官印,正是就任太守,钟繇等人都还是按照平时的称呼来称呼蔡铭。除了刘辟、龚都等下人,是没有人称呼蔡铭为主公的。

见到戏忠拜蔡铭为主公,跟着出来的钟繇也有些意外,在蔡铭后面默默地注视着戏忠,突然道:“你是戏志才?多年未见,你变化好大,我都快认不出了。”

戏忠以蔡铭见过礼之后,又听到钟繇的话,笑着像钟繇见礼道:“见过元常先生,没想到先生也在。”

钟繇和戏志才两人叙旧不谈,蔡铭却是被惊得目瞪口呆,原来戏忠就是戏志才,自己早该想到才是,只是没想到,戏志才这么年轻,看上去也就与自己差不多,而且一直以为,戏志才就是他的名字,却没想到志才是他的志,而忠才是他的名。

“挣大了,真的挣大了。”蔡铭心中狂呼。

只是蔡铭很不解,自己发出去的征召文书,还不到十来天,他怎么这么快就赶来了,于是问道:“志才,是受到我的征召文书赶来的吗?这么快赶过来一定吃了不少苦头吧!”

“征召文书?”

戏志才闻言一愣,随即高兴地笑道:“没想到主公也知道戏志才,不过我并没有收到主公的征召文书。早在数月前,我就已经离开颍川游学。前几天才到得洛阳,听说了主公的事,又在各餐馆流连了几日,了解了主公的故事,这才冒昧前来应征。”

“哈哈哈哈!这就是缘分,是老天要将志才这等大才赐以我。”

蔡铭听到原来这一切都只是巧合,更加高兴,开心的大笑着。来连日来,因为太学士子,反悔,爽约带来的郁闷一扫而空,有戏志才,王越的投效,比之那些普通士子可是强了百倍不止。

而且令蔡铭没想到的是今天的意外收获还不止如此,回到大厅时,王越像自己介绍他的弟子,却没有想到那个看上去同样豪迈热血的青年游侠,也是一位历史大才。

青年名叫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

历史上,崔琰初为袁绍谋事。袁绍败亡后,曹操辟他为官。琰刚正不阿,官做到尚书。

崔琰除了他的品德才干为人称赞,还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器晚成的大才。他少好击剑,尚武事,游侠天下州郡。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崔琰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琰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琰乃归,以琴书自娱。直到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四十三岁才复为曹操辟为别驾从事。

《先贤行状》称“琰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推方直道,正色於朝。魏氏初载,委授铨衡,总齐清议,十有馀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平。”

如此买一送一的好事,蔡铭自是十分高兴。不过考虑到崔琰此时还是那个游侠崔琰,还未兑变为后来的名士能臣崔琰。因此不得不好好考虑,以后如何找机会劝他从学,并且为他找一个好老师。

最新小说: 江边的月亮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嫡女重归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万历小捕快 穿越大唐当股东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归藏 九州立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