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三国之庶子称雄 > 第74章 重建鸿都门学 上

第74章 重建鸿都门学 上(2 / 2)

想想有着鸿都门学这个有皇帝陛下创下的先例,可为日后蔡铭进行科举取士减少多少主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又可以为蔡铭培养出多少人才。

有了广泛的人才基础,有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选拔都不再依赖士族,那么世家大族的没落也就成了必然,同样没有了滋生大士族的土壤,自然也就不会再出现隋唐之前那种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的士族门阀。

因此蔡铭收留和征收这么多鸿都门学士子,却又没有将他们安排进郡县衙门就不难理解。因为蔡铭要在江州重建鸿都门学。这些人就是蔡铭为重建鸿都门学而准备的。

蔡铭重建的鸿都门学当然不会像原来的鸿都门学一般只开设辞赋、小说、尺犊、字画等华而不实的课程。再次基础上蔡铭要增设专门的数学、史学、墨工、刑名、统筹管理学和当今主流的儒家经典等。

后世有哲人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蔡铭深以为然。所以在新开的鸿都门学,基础文学(即以《论语》、《孝经》等为主)。基础数学(算术、初等代数等),人文地理,历史等课程必须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断不能像以前的鸿都门学一般知识面狭窄所学所知片面单调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此人才,专固然专,确往往只知其一而不知其理,目光狭隘看事物犹如盲人摸大象偏执可笑,因此常为正统士子所耻笑。因此全面而基础知识或者说是常识的教学是如何也不能被忽略。

作为后来人蔡铭很难想象这个时代有着那么多的官吏不通算术,不懂得统筹管理,耻于对对商贸的经营。很难想象没有这些知识,他们是怎么统筹和主掌一个地方的政务发展其经济。

不过想想这个时代只要地方不出现造反,能够尽量的愚弄百姓使其温顺知天命可能就是最大的政绩,至于老百姓是是贫困还是富足才不是他们关心的。甚至那些富裕起来的非士人身份的商人多了反倒是让他们担心的了。

是以孔子的那句“民可使由之,不耳使知之。”千百年来被统治阶级奉为金科玉律。

可事实真的是那样吗?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统治者心怯了,害怕了。他们担心一旦广大的平民百姓掌握了他们赖以统治天下的利器后会和他们争夺统治权,甚至走进一步的推翻他们的统治使得自身和那些平民一般处于同一高度。

世代的安乐享受早已经腐蚀了他们的斗志,削平了他们开拓进取的意志,他们害怕竞争,害怕失去特权,正是基于这种害怕恐惧,他们只能尽可能的消灭这种可能。

可事实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最根本的进化规则,任何物种,任何种群都是如此。

堵不如疏,堵固然可消一时之祸患,可一旦爆发时,只会更加激烈,更加残酷,甚至是彻底的毁灭。

看看至今尤若方兴未艾的黄巾起义军,之后的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起义等各朝各代铤而走险揭竿而二二不民起义,那一次爆发时。无不是一次统治寿集团的火二,二

然而悲哀的是,统治者总是那么的顽固,面对老百姓的一次次爆发。愚民的手段也一次次严密。就像自然界的那些固执的不肯面对现实,不能顺从大自然的进化规律一般,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种群的衰落甚至消亡。

不可否认大汉民族是智慧的,勤劳的,坚韧的伟大民族,可尽管这样,面对一代又一代的愚民,智慧被蒙上了烟尘,勤劳被戴上了枷锁,只得平棘着那一身患么也不能消尽得坚韧。带着四大发明的伟大荣咙,走进那屈辱的清末,屈辱的百年殖民。

清末以后中国被列强侵略所带来的百年欺辱,用血的事实告诉那些统治者:愚民政策愚的可不仅仅是老百姓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也包括那些自以为得计的愚民政策的实施者。

想想同样是大航海,郑和下西洋送去了自己的先进科技技术,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带去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但是却耗尽了大明国大汉民族的无数百姓辛辛苦苦创造的数代经营的财富,同样也抚杀了老百姓进一步发明创造,辛勤劳动的积极性。反正财客也好,发明创造也好,创造出来也得不到统治阶级的承认,也不会属于自己,而是被统治阶级或贪墨或弃之如履或送于友邦。

财富和先进的生产力繁荣了南洋,西洋各国却衰败了天朝上国的大明王朝,为大汉族全面落后于西方埋下祸根,同时也成就了百年之后一个叫慈禧的那 “宁予友邦不予家奴”

而同样是大航海的西方列强却迅速积累了使之飞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始积累,使得在天朝上国眼中野蛮落后蛮愚在百年后有了奴役和欺凌天朝上国的基础。

甚至当列强已经开着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时,满清的统治者还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殊不知那些轰开大清国门,不可抗拒的神器怪兽,正是在中国被世代统治阶级视为奇淫技巧上不得台面,被他们视如草芥,弃之如履而到处派送生怕会污了自身高贵身份的卑贱东西发展起来的。最终为他们所鄙夷却又鞭长莫及不能使用愚民手段的蛮夷发扬光大,成为了天朝上国不能抗拒的神器怪兽。

“夜郎自大”多好的一个词。用于警醒我们要虚怀若谷,不要骄傲无知肤浅自负或妄自尊大。

可事实上大概是愚民政策久而久之百姓已经愚得再无可愚了,因此在愚民的星河中自己也成了被愚者。

就像遗忘了了老祖宗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本意一样忘记了“夜郎自大”所应有的警醒。成了那自大的滇王和夜郎国君而不自知。即使国门被轰开,国家被侵略,百姓被奴役,还犹自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不知有“不列颠法兰西”;不知道侵略自己的蛮夷是何方国度,位在何方。

何其集也!

蔡铭很喜欢梁启超所着的《少年中国说》,诚如所言“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离鞭挂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嘶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裔裔皇皇。干将发删,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愚民断不可为。就像后世所说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就是要加强教育。而鸿都门学的重建就是蔡铭开启民智的重要一环。

当然,蔡铭要的可不仅仅是一个鸿都门学了,而是要将之打造为一所汉末独一无二的综合性学府。一所既培能养传统儒学经典,同时更要培养那些包含了后世算术,代数,几何的全新数学;能够运用物理、化学和数学的全新墨家工科士子;熟知刑名律法的专门的法家士子;熟知政治经济又能统筹规哉、科学管理的执政者等等方方面面的人才。最终实现打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术失去了竞争之后进无可进只能逐步被阉割的必然局面。

不过鸿都门学可不是那么好重建的,他本身就是宦官和灵帝旗与士大夫之间斗争的产物。从他创办之初就深深的烙上了张让等十常侍为首的宦官的烙印。特别是与太学天然的对立。所以一直以来被士大夫阶层特别是太学士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遭受士族猛烈的攻击,在黄巾起义之后,士大夫们更是以此为借口要挟灵帝,最终灵帝迫于国乱需要倚重士族而不得不将其废除。

可想而知如果蔡铭在这个时候要重建鸿都门学,不但要遭受士大夫的猛烈攻击站在他们的对立面,还彻底做实了其投靠十常侍的宦官集团,使得之前所做的那些挽回答声的努力做了无用功;就是蔡铭自己身边的那些士子恐怕也会多有怨言。毕竟蔡铭身边士子虽然多是落寞的寒门士子,可就是寒门士子也是属于士族阶层,是士大夫们的根基所在。

至于说鸿都门学士子,很多人是不承认他们的士子身份的,特别是在鸿都门学被取消之后,不但那些早先已经被任用的鸿都门学士子被打压或贬黜,后来那些还没有被任用的鸿都门学士子更是处境艰难。

一边是当今社会统治和发展的根基,一边是被社会抛弃的的偏颇的世人眼中的废材。孰轻孰重?蔡铭最终会怎么选择?

最新小说: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归藏 穿越大唐当股东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边的月亮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九州立志传 嫡女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