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苏周天子 > 第二十七章 利农司

第二十七章 利农司(1 / 1)

? 三人出了宫是怎样,苏秉桦并不关心,对这三人他其实是不怎么看中的,他们也就能靠着各自家中在京都多年的经营和朝中其他两派在朝堂稍稍较量一下,真论起对军队的掌控来,他们在大周全境内比之李家、薛家之流差远了,就是比之云家也是就在伯仲之间,可要知道他们除了那点军队就只剩下点贵族的名头了,这点实力实在是不入他的眼。

匆匆赶来见他们也不过是以为他们这么多年能和李家、云家、郑家等分庭抗礼是有什么能人,现在看来不过如此,要么他们只是表面上的强势,实际上只是另外几家故意留着他们;要么就是这一派里真正有能力的其实另有其人,他们不过是出来打头阵的,也就是俗称的炮灰、愣头青,这种可能越想越有道理,只是得不到印证,这更让他愈发感到了信息的重要性。

想到密谍司和双骑司,他回过头来对苏业问道:“现在暗部两司究竟有多少能用的人?”

听了皇帝的问话,苏业沉思一会道:“两司现有总共六百余人,除老弱病残之外的可用之人,大概有四百之数。”

“四百人,这么多。”四百人也不算少了,但又转念一想,这是苏氏皇族用来暗中监视天下的,四百人确实是少了点。

在原地转了几个圈,又走到龙案前拿起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的传国玉玺看了看,沉思了很长时间才道:“传陈玄、云曜、李博言、齐明服、顾华之到紫苑阁觐见。”

除宰相云曜、侍中李博言、刑部尚书齐明服之外,陈玄就是先皇死的那天宣读圣旨的陈公公,他是皇帝的执笔执事,专门负责为皇帝写奏章的,可以说在宫里,他有时的影响力比原内务府总管庞有德还要大。至于顾华之则是朝堂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也是位高权重之辈。

五个人比苏秉桦预想中要来的快,先向皇帝行礼,然后除陈玄以外四人都被赐了座,比对刚刚的三人,苏秉桦的态度还是有所改变的,至于陈玄,他职位在高在重要也是宦官,是奴才,无论如何,他是都没有资格可以和其他几位平起平坐。

待所有人坐好,苏秉桦没有犹豫开口道:“这次召几位卿家前来是朕有两件事要说,其一是上午曹卿家他们来向朕禀告说右武卫死了三十一位军卒,都是职位不高、资历很深的军中老人,被人一击毙命,此事发生在京都驻军,可以说是在挑衅我大周威严,对这件事一定要采取彻查到底的态度,此事就交给齐卿家和刑部查办了,齐卿家可不要辜负朕的期待。”

“臣领旨。”回答的很是响亮,但在齐明服心里却是一阵不解。

何止是他不解,李博言、云曜、顾华之同样是一时不解,这右武卫死了人交给刑部是几个意思?

其实早在曹青浦三人进宫时,右武卫的事就被几方大佬们知道了,毕竟盯着这块肥肉想咬一口的人不在少数,消息传来时,多方感觉机会或许就要来了,就等着分一杯羹了,可转眼间被皇帝叫进宫不说,这又听了皇帝要把这事交给刑部办。

这事你不交给兵部,不交给枢密院,也不交给专办这种案件的清正司,却把它交给了刑部。你要是让刑部审个嫌疑人什么的它在行,杀个人抄个家什么的,它也在行,可你让他查案,查的还是向来以蛮不讲理著称的军方右武卫,虽说查案到也在它职责范围以内,但这事它要是能办成就真的有鬼了。就是把这事交给大理寺或者京兆府也比刑部靠谱。

但皇帝把发生在京都的命案交给刑部也是对的,你反对,你凭什么反对?你刑部不干这个干什么?所以齐明服不解归不解,但他还是把事接下来了。而且皇帝说了那么多,但却偏偏没给办案时间,那他岂不可以理解为这事是没有期限的,等个一年半载的也是没问题的。更深一层其实可以想到,历来皇帝没给过明确办案时间,还偏偏给出如此草率的办案方式,其实是可以想成——皇帝是不想办这个案的。

等齐明服带着他已经差不多有答案的想法重新坐回去,苏秉桦再次开口:“这是其一,这其二是如今国库空虚,朕心中甚忧,仔细想了想这农业乃我大周立国根本,是国之支柱,不可动摇,为了更好的利于农业发展,朕准备成立一个新的部门,为了简洁易懂,新部门就叫利农司,负责分散各地辅查农业,还有这个部门是直接听命与朕的,也方便朕及时了解各地农业状况,今天叫各位卿家来,也是主要商量这事的,各位卿家不妨说说自己的看法。”

几人总算是听懂这个利农司才是今天的重头戏,什么利农司,说白了不就是皇帝把处于暗中的暗部彻底放了出来,摆在了明面上。

还美名其曰利农司,这分散各地普查不就是监视天下,可皇帝说了这么一通大道理,又是立国之本,又是国库的,你不表示表示能行吗?

还是云曜率先站了出来,毕竟真论起来,这事是能巩固苏秉桦的统治的,对他也是有好处的,遂当先开口道:“陛下此举甚妙,是我大周百姓之福,臣必定尽全力支持。”

紧随其后的吏部尚书顾华之也表示了相同的意思,他是属于云郑势力范围的,这也是苏秉桦这次召他进宫的主要原因,毕竟在单独情况下云曜不一定能斗的过李博言,加上一个顾华之可以更稳妥些,而且这是成立一个新部门,吏部尚书于情于理都是该来的。

至于齐明服则是紧随李博言的,而在这件事上他本身也没什么发言权,他此次进宫就是接个烂摊子的,李博言的意见就是他的意见,而李博言在沉默了片刻后还是同意了这个措施,只是在新部门人选上的问题有了不同意见。

最新小说: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归藏 穿越大唐当股东 万历小捕快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嫡女重归 九州立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