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 上

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 上(1 / 2)

?

“唉。传令前锋营。其左翼掩伏于八里台壕沟之中。右翼伏于王顶堤之下。待逆匪靠近。再杀将而出。”眼看右翼的三十门大炮就要被尽数击毁。庆成无奈之下只的下令前锋营就的掩伏起来。

在八里台上。清军可不止布置了二十门大炮。它们后面还藏了二十门之多。其中有一半是可以活动的。

从八里台往下坡度并不陡。只要七八个人拉紧了捆炮的绳子。他们就可以节省下许多的气力。在庆成传令架炮射击的时候。只有右翼的炮队靠的最近。他们已经运动了快1里的了。

清军右翼的炮队虽然抢先了一步。但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不提大炮数量。单看其射速还有着弹的精确度。没有经受过严格训练的清军炮手连擦鞋的份都没有。

射速。清军火炮装填程序复杂。费时多。射速慢。其自造火炮完美射速每分钟可能达到12发。但炮管无法承受持续射击。隔一段时间就需休息以冷却。故每小时平均只可能发射1发。

着弹精准度上更是差劲。虽然装备了大量明朝时期的测量火炮发射角的铳规(注1)。可炮手又有几个人会使用的?

反观中华军。虽说同样使用的是前装滑膛炮。可在北洋舰队炮手的操作下射速一般已达到了1分钟/1发。装入火药包。放入炮弹、瞄准开炮、清理炮膛、再装入火药包、炮弹等。其炮身的坚忍也足以承受这个频率的击发。

而大炮的精准度。中华军既有自创的“拇指目测”也早早的从欧洲引进了象限仪。并且全面系统的接受了罗宾斯(1707-1751)和欧拉(1707-1783)等人的成果。尺标、补坠等等。一应俱全。

在中华军的左翼。清军的右翼。双方炮战不足一刻钟。在望员的配合下中华军就已全面击溃了清军炮队。虽然自己也承受了二百多人的伤亡(挨的太近了)。但战争就是如此。想要取的胜利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庆军门。右翼的骑队……。”和眼睛里透出了一丝不认。那面的伤亡太过惨重了。就连他这个门外汉都看的出右翼的骑队已经没希望冲进敌阵了。“还是撤下来吧!”

“命令。右翼骑队向左斜插。侧面突击敌军中部。”庆成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纷乱杂绪。右翼已有颓势。中部……僵持。现在取胜的希望就在左翼了。只要突破左翼的防线。大军横插。此战必胜无疑。“左翼。左翼……”

清军的调动自然瞒不了梁明。的到望员的禀报。梁明赶到了一丝兴奋。“命令第三师。20分钟内抵近八里台。马上展开猛攻。”看着阵前的狼烟滚动。梁明故摸了一下添上八里台的一千多骑。禁军对面的骑兵已经超过六千骑了。三千禁军?“命令陆战旅进驻防线。”

同庆成一样。梁明对自己右翼卫戍师也是极为关心。他们那里大炮蹲位最少。可承担的任务最重。而且还有清军中唯一的一支火器部队----火器营。

卫戍师的局势在场面是看自然是最差劲的。虽然师直属步兵团还没有补上。可一二级预备部队都已顶了上去。

所属的六十门大炮怒吼不止。刚刚击溃了清军突击的炮队。马上又调正炮口轰击清军的后续部队。可单单靠六十门大炮。想要封锁四五里长的正面战场。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放……”随着刘阳柯的一声吼叫。“轰……轰轰……”十二门霰弹炮发出了沉闷的咆哮。对面的骑兵如同撞到了一堵墙一般。噼里啪啦的倒了一的。

卫戍第二旅四千将士。除了一直在忙碌的辎重营之外其余悉数上阵。好几次。后卫的骑兵营都差一点冲了出去。逼近的骑兵又被手榴弹炸倒了一片。现在他们已经逼近了阵线……缺少了大炮的阻挡。当靠这时的火枪。确实很难抵挡大规模骑兵群的冲锋。(抗战时期。小日本的骑兵依旧猖狂。)

“所有炮火。向八里台延伸。全师……前进!”夏雄飞拔出佩刀。高高举起猛的向前一劈。

第三师的反击开始了。

一百二十门大炮轰向了八里台。剧烈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一枚枚高爆弹撞击在小小的八里台上。

伏于其中的前锋营左翼。不时的有清兵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更有的直接被炮弹撕成了碎片。

最新小说: 归藏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万历小捕快 嫡女重归 九州立志传